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引外媒关注:成功在于“大尺度”呈现腐败案

撰文: 刘莎莎
出版:更新:

由吴刚、陆毅等主演的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下称《人》)正在内地热播,这部剧不仅得到了不少内地观众的认可,也获得了国外媒体的关注。日前,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了《人》掀起收视热潮的情况,并分析:对腐败案件“大尺度”的呈现,以及对检察机关官员的正面塑造是这部剧成功的两大原因。

BBC报道《人民的名义》。(视觉中国/网络图片)

随著《人》的热播,由吴刚饰演的正义无私的好官——“达康书记”成为了内地网络红人,一系列emoji也在网上热传。除了国内反响巨大外,该剧亦吸引了国外媒体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关注。

由吴刚饰演的正义无私的好官——“达康书记”成为了内地网络红人。(新浪微博)

据了解,《人》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参与制作,且为十八大后首部全方位表现反腐的剧作。

《人》播出后,掀起舆论热议,不少内地网友认为《人》真实地展现了官场的人性丑陋,不少网友将该剧评价为“五不剧”——不拼样貌、不拼咖位(地位)、不抄袭、不卖腐、不用“流量演员”(当红明星)。不过,亦有网友认为,本是以反腐题材为主的电视剧,越往后却越掺杂太多“亲子戏”、“感情戏”,未免有些拖遝冗长。不过,总体来看,网友对《人》好评不断,豆瓣评分更高达9.1分。

对于电视剧而言,“副国级”可能只是一个概念,但它更体现了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反腐力度,这是伟大的进步。老虎苍蝇一起打,这种决心是前所未有的,以前的剧也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和力度。
导演李路
“强烈的真实感”是很多观众看过这部剧后的感受。(网络图片)

同类题材中“最大尺度”

据称,《人》在人物格局上有了重要突破,最高级别的反角更去到副国级。

BBC在分析这部剧反响强烈的原因时援引了一些内地观众的微博评论,“强烈的真实感”是很多观众看过这部剧后的感受。《人》中有不少对政府官员腐败案件的“大尺度”呈现,比如处级干部四年受贿2亿多人民币现金,副市长案发后连夜潜逃美国等情节。

BBC:正面塑造检察机关形象

同时,BBC也强调,对腐败案件的真实呈现只是这部剧成功的原因之一,剧中对检察机关官员的正面塑造同样功不可没。BBC在文章中提到,2004年时,因为反腐题材电视剧过多过滥,相关部门曾对这一电视剧类型加以限制。结果是近10年间反腐剧几乎在中国荧屏销声匿迹。而随著2012年以来政府反腐运动的开展,反腐剧似乎正重新成为潮流。《人》的爆红让这部剧为政府反腐运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