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大耳窿追债出奇招:人死催收遗产 雇爱滋病人“干呕”吓死你
在香港,借钱不还会被“大耳窿”追债,有时更会用恐吓、淋油漆等手段。原来,内地“大耳窿”的手段与香港的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电话骚扰是小,祸及家人是大。追债“行业化”之余更是“科技化”,追债公司成行成市,手机追债软件多不胜数。
山东“于欢案”引起公众对“野蛮追债”、“暴力追债”的关注。据《新京报》报道,内地一些债主一旦面对追债难度高、个人追债无效的欠款者,就会找上门催收的各类公司帮忙追债,催生出庞大市场。业内人士估计,中国讨债市场潜在规模达数万亿元。追债公司“一诺银华”更成功在内地新三版挂牌上市。
追债公司或自建内催团队,或外包电催业务,按时间和“难度”收费。另外,手机上搜索“催收”等词语,亦能找到多款“互联网催收”软件,模式与UBER类似,债主和追债在平台上互相配对,“人皆可以为大耳窿”。
然而,可观的利润加上政府监管不足,滋生出“野蛮追债”、“暴力追债”等乱象。
“死了也要催收遗产”
多位投资者向《新京报》提供的一段影片显示,2016年4月,网贷平台“借贷宝”在北京举办培训会,控股公司九鼎投资的董事长吴刚当时指,借贷宝旗下催收平台人人催的催收是“创新型”的,一是“终身催收”,二是“超越法律的催收”。终身催收就是“一直催到死”,债务人死了以后,遗产也要催收;而超越法律的催收,主要针对骗子和逃债的人。
吴刚又指,催收首先要讲法,但不完全讲法。“比如,天一亮就一直跟著你,不能跟朋友聚会,隔三岔五要打你一顿。这种情况下,你肯定恨不得赶紧把钱还回来”。他表示,借钱的人都做过身份验证,“最终是跑不掉的”。
追债手段层出不穷
这些公司用什么手段追债?《新京报》引述曾被追债的王强(化名)说:“先是在家门口用红油漆写字,打恐吓电话,后来深夜踹门闯入我弟弟家中,直接打,我弟弟多处受伤,牙齿打掉三颗,年迈的父母也没能幸免,被打倒在地。”他们在遭到暴力追债后报警立案,才不再受到骚扰。
李明(化名)去年底曾被“人人催”上门追债。有一次,十几个纹身大汉走到李明的店里,吓跑店内顾客,员工也受到惊吓;又有一次,“人人催”在店舖的大门上用红色油漆写上“还钱”两个大字。李明事后向债主发清款项,却因为借款的网贷平台未有销账,李明再次收到“人人催”的电话,对方声称要去李明的老家骚扰其父母。最后要报警才得以解决。
“人人催”的一名前员工称,媒体报道的“暴力催收”确实存在,但却因人而异,因地而异。他称,在自己追债生涯中,基本上债务人连他的面都没见过就还款了。
“起底”欠款者 雇爱滋病人收数
除了“淋红油”、“打恐吓电话”之外,尚有不少骇人听闻追债的手段。
曾经从业3年的鲁钢(化名)向《新京报》表示,他的团队总是用“不上台面”的手段。“缠、骚扰、赖在欠款人公司、家里不走是最基本的手段。”有时,他们会调查欠款人的家庭关系,然后威胁恐吓。
鲁钢称,有一次,把河北一老板的女儿、母亲、妻子的姓名、工作单位全都查明,写在纸上,然后偷拍了一张老板女儿上学的照片,一起放在了这个老板的办公桌上,第二天老板就交钱了。“有时会将藉款人驾车带到郊区,几个小时不给水喝,给借款人讲还钱的道理,看到借款人饥寒交迫撑不住了,再将他送回。”
如果借款人有自己的工厂,他们会雇人打“标语”,甚至会强行扣押工厂财物;如果对方有固定工作,有还款能力,他们会跟借款人谈判,将借款人工资存折拿在手里,每月固定转账。
除了暴力恐吓,阻挠生产也是常用手段。鲁钢称,会雇佣无业者进入对方工厂,以“帮忙工作的名义”收取报酬。比如装卸材料,普通工人一天200元(人民币,下同),他们会要求对方支付300元。
除此之外,更有“爱滋病追债”。有自称是爱滋病病人的追债者称,只要提供欠款人的姓名、住宅、电话和借款凭据,就可以前往追债。他们去目标人物办公室亮出病历,保安就不敢上前阻拦。绝招是倒在地上诈病干呕,吓得对方乖乖交钱。
互联网追债软件兴起
有电话追债者会向欠款者的全部亲朋好友发欠款消息,会骂人甚至会合成一张裸照发送过去。
“呼死你”也是追债的常见手段之一。《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有专人从事“呼死你”系统的买卖,80元就可以买下一个软件的终身使用权。可以不断自动打电话给欠款人,接通后自动挂断。由于号码能不断改变,对方无从拦截。
互联网追债软件亦兴起,包括“人人催”、“催催宝”、“爱催收”等。债权人可以发布自己的“项目”,同时“催客”在平台上挑选项目,获得有关材料,成功催收后,就能获得事先约定好的佣金。为吸引“催客”接单,佣金常常高达20%至50%。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追债员,在平台上竞争逾期债务单,然后获得酬金。
“人皆可以为大耳窿”的模式一度引来公众和媒体质疑,追债员是否会逾越法律也成为疑问。据悉,“人人催”现时已停止营运。
追债公司挂牌上市
如果自己无法进回债务,银行、网贷平台通常会外判给专业追债公司,回款分成也相当“慷慨”,一般在30%以上,如果人“失踪”了,那么价格会直接提高到70%,甚至90%。
电话催收、上门催收前提是能找到人;“失踪”的借款人,就为黑客和数据公司带来“无限商机”。
据《新京报》调查,400元就可以购买个人身份信息,1000元就可以给出欠款人的活动范围以及新的手机号码等信息,10万元可以找到“失踪”的借款人。
2015年10月,一诺银华申请挂牌新三板,被外界称为“催债第一股”。一诺银华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公司以服务外包方式从事银行信用卡个人信贷产品及其他信贷的催告及投资咨询服务业务,至今已有六年多的运营经验。虽然,公司前几年一直处于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