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外交台湾恐得不偿失 中国冷处理背后有何玄机?
12月3日,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与台湾总统蔡英文通电话的消息震惊中美台。这是近40年来,台湾总统首次与美国总统或候任总统对话,难免被外界视作美国对华政策转向的重要信号。《香港01》记者采访中台多位学者,均认为未来中美关系将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须提前做准备。而“特蔡通话”作为中美大国博弈的一次交锋,纵然为蔡英文政府带来一时甜头,但长远对台湾利益没有好处,难以视作一场外交胜利。
撰文:邓峰、杨曼璐
蔡英文和特朗普通电话毫不意外的引发政治角力。中国外交部就此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美国白宫、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均表示事前毫不知情,并向中国反复重申美国仍坚持实行了40年的“一个中国”政策,民主党更是炮轰特朗普根本无法理解其“愚蠢的电话”会威胁到美国安全。特朗普团队则反复辩解称通话只是一个礼节性对话,而非颠覆美国对华政策。
绿营“大老” 赞蔡英文首次做对
这一切都源起于中美台三方的复杂关系以及特朗普和蔡英文的敏感身分。自1978年台美断交、翌年1月1日中美建交以来,历任美国总统都依循中美3个联合公报与《台湾关系法》处理美中与美台关系,谨守“一个中国”的外交政策,为避免对中美关系造成实质损害,当选后既不会和台湾领导人直接沟通,也不会公开讨论敏感的政治和安全合作问题,更不会直接用“台湾总统”来称呼对方。但是这次,商人出身的“政治素人”特朗普还未上任就打破了所有惯例,事后还在社交媒体发文抨击中国。
台湾绿营不少人为此兴奋,甚至视为一种外交胜利,认为这是美国未来总统对台美关系和台湾安全的再担保,台独“大老”吴澧培甚至称赞这是蔡英文上任以来做得对的第一件事。从表面上看,这似乎确实是台湾的一场外交胜利,蔡英文需要这样一通电话来支撑其上任后推行的“亲美疏中”路线,同时也缓解台湾社会对特朗普上任后台美关系未来走向的焦虑,纾缓自己所面临的执政压力。然而,从台湾的长远和根本利益考虑,这真的是一场外交胜利吗?
华府挑战“一中” 声音从未遏止
自中美1979年建交以来,虽然“一中政策”一直为中美关系的基础,但美国内部批评华府弃台做法的声音从未停止。这在亲商且意识形态色彩较重的共和党内尤其明显,不少共和党人与台湾有长久的个人甚或商业往来,而且认为台湾在政治理念上更接近美国。
最新事态发展表明,这次通话并不是美国官方推动的成果,扮演关键角色的三个人分别为美国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创办人福伊尔纳(Edwin Feulner)、亚洲咨询协会主席叶望辉(Stephen Yates)以及共和党前参议院领袖多尔(Bob Dole)。福伊尔纳与叶望辉两人目前均为特朗普交接团队工作,又都主张美国与台湾加强关系;多尔则受人钱财担当台湾政府在华府的说客。很明显,特朗普与蔡英文通电话,是一场由华盛顿智库和说客从自身商业或政治利益出发促成的事件。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由智库与说客极力促成的此次“特蔡通话”本就牵涉特朗普自身的利益,换句话说,特朗普正利用台湾捞政治资本。
而从另一方面看,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沙伯力(Barry Sautman)认为特朗普接电话的首要目的不是救台湾于水火,亦非剑指中国,而是考虑自身的利益——聚拢因自己参选而分裂的共和党人心。沙伯力接受《香港01》采访时表示:“大选期间,部分共和党人士不支持特朗普,有些人甚至是他的政敌,比如克鲁兹、鲁比奥及他们的支持者。特朗普想要在执政时争取这些人的支持。”
特朗普未代表美国 北京克制
令许多人意外的是,北京迄今的反应相对克制。事件发生后,中国外长王毅批评“这只是台湾搞的小动作”,不可能改变国际社会已经形成的“一个中国”格局,外交部发言人此后在记者会上回应提问时,也只重申这一说法。
国际舆论对这通电话的高度关注,清晰说明它的深刻政治意涵,北京不可能不在乎。对于北京这种带有息事宁人意味的反应,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向《香港01》指出,特朗普毕竟尚未就职,其言论不代表美国政府的态度,“特蔡通话”对中国不会产生实质影响。朱锋对特朗普就职后对中、对台政策持观望态度,认为特朗普究竟是在“作骚”给其他人看,抑或预示对台政策转变,目前难以断言。
国际交往有一套普遍认可的建制规则,即只有官方的正式表述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智库和说客促成的事件,不同于正式的官方承诺,具有极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是考虑到特朗普的口没遮拦的特质,而且还只是候任总统,内政外交都还在摸索布局,中国选择不向他开火不足为奇。
事件发生后奥巴马政府紧急灭火,一边批驳特朗普,一边和中国政府保持密切沟通,说明美国的“一中”政策并没有改变。而从中国政府一边表示高度关注,一边和美国政府冷静沟通确认,也知道中方对中美关系稳定性有充分信心。
特朗普与蔡英文通话之际,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北京迎接长年担当中美外交桥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基辛格访华前与特朗普见过面,在美国外交事务上又具有权威地位,他访华带来的信息在北京眼中也许比“特蔡通话”更实际。
台湾势遭外交报复成输家
中国官方舆论对台湾的强烈批评与对美国官方的冷静态度形成强烈反差,这显示中国政府可能对台湾付诸报复行动。中国官方新华社刊文抨击“通话性质是恶劣的”。《环球时报》表示“当前的惩罚行动应当打向台湾当局”。对这些严厉的批评或警告,台湾淡江大学国际研究学院院长王高成指出,“大陆必然会对于台湾采取进一步的打压措施”。
何以台湾会成为中国大陆的报复对象?原因除了台湾之于中美关系的高度敏感,一直被中国政府视为核心利益外,还和特朗普的候任状态以及当前的两岸关系现状密不可分。因为特朗普还没有正式上任,他的行为还不能代表美国官方立场,中国政府不便对美展开报复行动,但是对台湾现状而言,两岸关系在“520”后的走向却已经足够让北京烦心。针对蔡英文上任后不肯承认“九二共识”,中国大陆虽然停止了海协与海基两会以及国台办和陆委会的官方沟通,收紧了台湾参与国际会议的空间,但仍对蔡英文政府释出善意,在两岸经济交流及台湾的邦交国问题上保持克制。如今这通电话不仅挑战了中国政府的一中底线,也将中共放到了非常被动的位置上,足以令北京的烦心升级为愤怒。
在两岸实力比对严重失衡状态下,北京的愤怒对台湾来说意味着切身利益受损。如果台湾已经所剩不多的国际空间因此再受挤压,甚至重回陈水扁时期的烽火外交局面,无疑与蔡英文上任后提出的“踏实外交”背道而驰。
台湾淡江大学美洲研究所教授陈一新预测,只要不触碰“把台湾当成独立国家”这条红线,北京将会容忍美国与台湾加强关系。他同时相信,中国与特朗普打交道时必然有所让步,“不然特朗普更会把台湾当筹码”。
陈一新曾撰文提醒台湾,美国总统对台态度急转弯大有前例,不可不防。如克林顿在竞选总统时斥中方为“北京屠夫”,上任后反而去到上海发表演讲,提出“新三不政策”: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独、不支持台湾以国家名义加入国际组织。陈一新强调,蔡英文政府别高兴得太早,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前,什么谈话都不作准:“现在大陆筹码比克林顿时期更多,不会急着与台湾翻脸。现在打击台湾等于打特朗普的脸,捋虎须。”陈一新又指:“大陆打压台湾会更加细腻,不一定在近期。”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