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解读】意大利公投欧盟濒分裂 中国对欧战略需作改变

撰文: 崔德兴
出版:更新:
意大利公投显示欧盟面临分裂,中国对欧战略或需要改变。(资料图)

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在欧盟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只不过,意大利修宪公投以否决告终,总理伦齐 (Matteo Renzi) 也立即宣布请辞下台,这是在英国6月公投通过退出欧盟后,对欧洲一体化造成的另一个重大打击。BBC就有评论指,意大利修宪公投以失败告终的话,紧接著将效仿英国脱欧,而同时法国反移民的国民阵线崛起,欧盟其他国家的民粹主义势力擡头。

数据显示,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欧盟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双方在9月签署补充协议,将互换规模3500亿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有效期延长三年至2019年10月8日;另外,欧盟-中国互联互通平台于2015年底签署,中国向总额为3150亿欧元的欧盟投资计划投资。以上种种都显示出,中国与欧盟关系紧密,欧盟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之明。近日欧盟动荡,民粹、右翼主义擡头,影响的不止是欧洲,对于中国而言也带来不少冲击。

12月5日,意大利总理伦齐宣布辞职。(新华社)

中国更希望欧盟完整而稳定

在英国脱欧公投前两天(6月20日),内地官媒环球时报发表评论指,中国希望见到一个“完整而强大”的欧盟,而非因为英国脱欧而变弱的欧盟。此前,中国外长王毅也表示:“中国希望看到欧洲持续推进整合过程, 也希望欧盟能够继续加强合作,变得更强大和稳定,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

由此可见,在中国官方的角度上,更希望欧盟完整而稳定。欧洲向著一体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对于积极推动全球化的中国而言更有利。但在全球化浪潮下,不少欧洲劳工与中产阶层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自感备受冷待,再加上中东难民潮带来的问题,令民粹势力乘势崛起,多个欧洲传统左翼及中间派政党在选举中受挫,“脱欧”也成为一些欧洲国家的主流民意之一。

已经公投表决脱欧的英国自不必说,意大利反建制政党“五星运动”在地方选举和修宪公投中得利,法国反移民的国民阵线崛起,奥地利反移民、疑欧的极右自由党霍弗虽落败,但得票率也达47%,显然而见,反体制力量已在欧洲成为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欧盟要继续维护欧洲一体化成果恐怕不易。

欧洲“反全球化”声音擡头

过去数十年,中国一直是全球化大赢家,因贸易及资金自由流动为以出口带动增长的中国提供有利环境。欧盟是全球化下的产物。只不过在全球化下,来自海外的大量廉价劳工、原料和产品却对欧洲内部造成冲击。英国欧洲史专家比弗(Antony Beevor)指出,全球化的资本主义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及政治转变,打破边界樊篱的同时却任由跨国企业剥削劳工,造成中产下流,民心思变。

欧盟内部现时出现“疑欧”情绪,意大利总理伦齐的修宪公投失利,法国、德国右翼势力崛起,除意味全球化进程受阻,亦破坏中国经济赖以增长的利好环境。当“反全球化”的声音在欧盟内部进一步擡头,可能会进一步修改内部规限,为中国带来更巨大的冲击。中国企业近来的并购激增就引发争议,比如中国化工此前提出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药和种子龙头先正达(Syngenta),却遭欧盟喊停,审核会否造成业内垄断。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早前报道,西方对中资的抵触情绪不断加强。自2015年年中以来,总计近400亿美元的中资收购计划遭到否决,相当于过去16个月期间宣布的全部交易的14%。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Michael Clauss)也透露指,德国政府内部已经在讨论,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是否应该增加对这类并购案的限制。

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一案,被欧盟突然叫停,或面临漫长的反垄断调查。﹙路透社﹚

中国对欧政策复杂化

另一方面,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是中国的长期目标,唯英国脱欧,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盟主要国家出现极右情绪,中国的部署恐怕将会大受影响。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欧关系将会更为复杂。中国在保持与欧盟联系的同时,和德国、英国等欧洲大国的直接交往料将增加,过往的中国-欧盟关系将倒退至中国与欧盟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在欧盟国家逐步分裂下,中国官方需要准备多个不同的外交策略应对不同的国家将出现的情况,也需承担极右主义者上台可能带来的外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