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宏伟当选国际刑警主席助海外追赃 国力增国际组织拥更大话语权

撰文: 陈晓
出版:更新:
中国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当选国际刑警组织新一任主席。 (新华社)

在印尼巴里岛10日召开的国际刑警组织第85届全体大会上,中国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高票当选新一任主席,任期4年,这也是自中国1984年正式加入国际刑警组织以来,首次有中国人当选主席。有分析认为,此次的任命将有助中国的海外追逃追赃及国内反腐运动。

据新华社报道,孟宏伟在当选后表示,将致力于促进各国警方合作,支持各国警方提升执法能力,更充分地协调各区域和各国警方,把国际刑警组织建设成更强有力的全球警务合作平台。

孟宏伟出席国际刑警组织第85届全体大会。 (新华社)

国际刑警可发“红色通缉令”

国际刑警组织于1914年成立,总部设在法国里昂,现有190个成员国,是唯一全球性警察合作组织,秉承“让世界更安全”的宗旨,建立全天候全球警用通讯系统及规模庞大的遗失和被盗旅行证件、违法犯罪人员等数据信息库,经常性协调开展全球和地区联合执法行动。各国警方依托国际刑警组织平台第一时间发布对外逃犯罪嫌疑人的“红色通缉令”,展开全球布控,对各类犯罪活动形成强大震慑。

国际刑警组织主席由成员国在职警方负责人经选举后担任,作为该组织最高负责人,负有确保该组织各项活动遵循全体大会和执行委员会的各项决议、指导和监督秘书长工作等职责。自1984年9月正式加入国际刑警组织以来,中国致力发展与国际刑警组织的务实高效合作关系,深度参与其各领域活动,承办各类专业会议和相关培训项目,将主办明年第86届全体大会。

有分析认为,孟宏伟出任国际刑警组织主席将有利中国追逃追赃。图为中国警方将重大经济犯罪嫌犯从曼谷押解回北京。 (新华网)

中国在国际组织中拥更大话语权

有分析认为,孟宏伟当选新一任国际刑警组织主席,将有助中国追捕外逃的贪官和追回被转移的赃款。中国近年加强追缉逃往海外的贪官和犯罪人员,在公安部2014年发起代号“猎狐”的追逃行动后,中国透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出“红色通缉令”,追捕100名潜逃海外的贪污疑犯,目前已将至少三分之一疑犯抓捕归案。不过,一些西方国家因不信任中国的司法系统和人权状况,不愿与中国合作追捕潜逃疑犯。

另外有观点认为,随著中国在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等的国际性组织中的出资比例逐渐上升,中国在各个国际组织中将有更大的话语权,预料在未来或还会出现中国官员出任国际性组织领导人的情况,而随著通过执掌国际性组织,中国政府可以对国际事务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建立对本国有利的新规则。

在2015年12月23日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2016-2018 年联合国会费新分摊比例中,中国承担的联合国经常预算比额由5.148%上升至7.921%,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承担的维和摊款比额由6.64%上升至 10.2%,一跃成为第二位。

在孟宏伟出任国际刑警主席前,已有多名中国官员出任国际性组织的领导人,其中较为人熟悉的是出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前香港卫生署署长陈冯富珍,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陈冯富珍在2006年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被称为“开创华人主政国际组织先河”。

其后,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在2008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成为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央行前副行长朱民在2011年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2013年,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成为首位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席的中国人。国际民航组织在2015年任命柳芳出任秘书长,是第一名担任该职务的中国人。2016年,前财政部官员杨少林被世界银行任命为首任常务副行长兼首席行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