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副中心”建构新型公共空间 主体建筑春节前后封顶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北京交通拥挤可谓举国闻名,开发通州为副中心有助疏导城市机能。图为北京地铁天通苑北站安检大厅启用进站排长龙的情况。(墙外楼)

早在去年7月14日,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消息就已尘埃落定。伴随北京人口不断上升,为求疏导、增强城市功能,北京政府遂开发邻近的通州为副中心;自从通州被规划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后,通州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就如火如荼,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本年5月24日至25日,北京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将要做好此一占地155平方公里的北京市副中心规划,“扎实推进市级行政机关搬迁,带动公共服务资源转移,注重创业就业与居住功能均衡,增强对中心城区疏解功能的吸引力”--北京市副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十分清晰。

北京城市副中心主要承载著行政机关的职能,而其行政办公区的建设进展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建设进展如何?运用了哪些先进的施工技术?据《新京报》报道,行政办公区的办公楼主体建筑预计将在明年新年前后结构封顶。

日前,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张亚芹对国陆媒体讲解,行政办公区内的建筑群采取的是“组团式布局”,可分可合,突出建筑功能的开放与交流,公共活动区域将面向市民最大限度开放,行政办公区及各楼宇之间将不设围墙,并按照开放要求规划建设停车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会议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广场等。

施工负责人讲解道,办公区建筑无论是建材还是机电方面,“都进行了节能设计”,是能达到绿级三星的超低能耗建筑,而且还规划建设两栋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项目建成后,“建筑节能率在现行公建节能65%的基础上再节能60%”--正当前几年香港有不同人为了公共空间、城市节能绿化问题争论不堪时,内地政府从城市规划到土地运用,却是比香港先进、走得更前。

自从通州被规划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后,通州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就如火如荼,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nipic)

而有关工程质量问题,如今工程全面启用了质量信息验证平台--用“白话”来讲,就是通过扫描货物标牌条形码,验证货物标牌及质保书信息;据悉,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成为国内首个通过手机端实现钢筋标牌及质保书信息查询验证的项目。

又,为了强化施工安全,施工现场的每台起重机都安装了防碰撞监视设备,配备了起重机“黑盒”,对起重机的操作进行即时监控;施工现场还安置了360度无死角的监控系统,以及多个视像检测机器人,可随时掌握现场安全、质量、进度情况。相关负责人解释,比如对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并将视频进行存储,及时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控制改正,保证现场施工质量;此外,施工现场还配备了“放样机器人”,这是一种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的高科技设备,有了它,传统方式需要20个工人完成的工作,如今1个工人就可以完成。

早在2015年7月14日,通州作为北京行政副中心的消息就已尘埃落定--北京人口不断上升,为求疏导、增强城市功能,北京政府遂开发邻近的通州为副中心。(通州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