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房价高企 民众无奈建“奇葩”房
据腾讯网报道,内地房价高企,有人对高房价望而却步,选择自建居所,虽然免去了高昂的房价,但居住条件简陋,背后透露出更多的无奈。
【蛋形蜗居】2010年11月30日,戴海飞花费6000元人民币,用钢筋做形,用竹条包裹的房子坐落在北京中科科仪大厦院内。
房子外部的麻袋内装满了破碎的木屑和草籽,顶部装有一面太阳能电池板,内部有蓄电池供电,在房门完全闭合后,室内温度能够达到4至5摄氏度。
【7平米箱宅】 这是是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徐千里教授牵头做的一个项目。12名学生从图纸设计,到最后的建造,花了近一年的业余时间完成。
参与学生张子炀说,“箱宅小而经济,能满足基本生活品质”。这一说法,得到很多前来观看的学生的赞同。
【集装箱住宅】2013年3月4日,上海市郊,当地村民利用废弃集装箱改造的简易房屋里居住了大量外地务工人员。
这些由集装箱改建的房子,每间一个月租金大约500元人民币。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从事废品回收和汽车修理等行业。
【胶囊公寓】2010年8月15日,北京78岁的黄日新老人再次推出第三代胶囊公寓。在石景山麻峪东街8号院8号,50多平方米的民房墙外,挂出“黄日新胶囊公寓示范点”的牌子。
与此前的胶囊公寓相比,第三代“胶囊”的空间扩大,增设厨房、餐厅、淋浴间等。黄日新老人表示建造这样的公寓不为赚钱,只想找到一种方法,解决刚毕业大学生过渡房的问题。
【报废车蜗居】在安徽合肥邵大郢附近的一个报废车拆解中心,有六七户人家,全部住在车上,短则三四年,长则十多年。
49岁的李让庭来自安徽凤阳,搞报废车拆解已经十多年时间,一直住在车上。“夏天热,冬天冷。李让庭说,“谁也不愿意住车上,但是买房谈何容易?租房也不方便。而且这些废车还要看守,只有住车上了。”
【“蜗牛哥”扛屋回乡】每隔一年或半年,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潭头乡的刘龄潮就要从外面扛一间房子回来,网友们也称他为“蜗牛哥”。刘龄潮南下打工多年,几年前,萌生了做个房子扛回家的想法,因为“家中泥房已不能住人了”。
2014年11月29日,内地记者遇到了刘龄潮和他的房子。他这次制作的房子远比往年的漂亮:半圆形的房子,框架是竹子搭成,外面覆盖著几层雨布和床单,还绑满了五彩缤纷的彩带和塑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