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退休】任内力促人民币国际化 2016年正式纳入SDR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任职人行行长逾15年后,现年70岁的周小川终于功成身退,于其任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进展,更于2016年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采纳为储备货币,获得特别提款权,与美元、欧元、日元及英镑看齐。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正式启动,这一天,央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标志著中国金融改革迈出坚实地一步。
在周小川的大力推动下,2009年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启动,拉开了人民币国际化大幕。至2015年,中国不仅如愿实现了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俱乐部,更自主建成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并成功上线运营。
人民币在实现贸易项目下的跨境流动、资本项目下的跨境流动以及离岸金融中心的人民币流动之后,其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是要嵌入全球储备货币体系和大宗商品交易体系中,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则人民币毫无疑问将成为美元的主要竞争对手。人民币加入SDR,是其迈向真正意义上全功能货币进程中的关键步骤。
求学时已涉足货币政策研究
公开资料显示,1975年,周小川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曾在北京自动化研究所从事技术研究工作。这一期间,曾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系统工程方面的论文。
后来,其研究方向开始转到经济研究方面,最初是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经济领域的最优化、预测等技术层面的问题。说来也很有意思,从其公开的学术成果清单来看,其写的第一批经济论文就和金融有关的,即《MF-GERT与货币流通互联网分析》。
1985年,周小川以《国民经济模型与经济大系统的分解途径》一文作为在清华大学的博士论文。当时,系统论很热,但应用系统论来分析经济问题的还较少。后来,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在学术界才被广泛应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