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政协委员评“佛系青年”现象:独生子女生活优渥所致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近年内地兴起“佛系青年”一词,意谓年轻人将“都行”、“可以”、“随它去”、“没关系”等词汇当作口头禅,此现象在全国两会亦引起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称:“每个月拿几千元工资,任务交差了不会再多做别的事,让他当管理干部他都懒得干。这在我年轻时绝对不可能啊!那时候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都成习惯了。现在其实可以退休了,但不忙就觉得空虚,感觉没为自己努力,没为社会做点什么。”

政协委员评“佛系青年”现象:独生子女生活优渥所致。(视觉中国)

《中国青年报》3月14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佛系青年”的现象并非中国独有,日本学者大前研一也提出过“低欲望社会”的说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张颐武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年轻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衣食无忧,难免产生动力不足、现世安稳的心态。
二是尽管日趋富裕,社会竞争却日益激烈,给年轻人带来压力。当维持体面生活并不难,向上却要付出代价时,就容易产生“佛系青年”。

在俞敏洪看来,年轻一代有很多优点:没有传统的负担,生长于蓬勃的改革开放时代,受到良好的教育,有著全球视野。但同时,这一代人很多是独生子女,生活中本应经受的锻炼被父母和长辈的呵护排除了:

孩子不知道挣钱的艰辛,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冲突。不知道我到底应该干什么,怎么去努力,怎么去奋斗,就像蜗牛一样,碰到障碍头就缩回去了。

“佛系”和奋斗也不矛盾

张颐武补充,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年轻人有这种心态是有原因的,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看到它的负面影响——如果这种心态过度流行,年轻人奋斗拼搏的精气神不足,社会如何发展?所以,如何让年轻人找回奋斗的青春,是我们需要直面的问题。

不过他也认为,“佛系”和奋斗也不矛盾:用“佛系”调适心灵,保持心理健康,不会把某条窄路作为唯一的人生道路,而愿意拥抱更多元的选择;而多元选择也更需要青年为之奋斗,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对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