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江歌刘鑫案”引道德人性探讨 两个被害者的伤痛与伤害

撰文: 刘莎莎
出版:更新:

去年11月3日,青岛留日女学生江歌在自己租住的公寓门前被杀害。疑凶是室友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凶案发生时,刘鑫先江歌一步进门得以幸存,江歌在门口被杀害。近日,此案在内地舆论场再掀波澜,意外的是,网络舆论的焦点不是谴责疑凶陈世峰,而是将矛头指向了室友刘鑫,也就是疑凶的“前女友”。
于是,疑凶仍在被审判的时间里,江母和刘鑫这两名“被害者”却相互展开了又一次的伤害。江歌母亲质疑刘鑫在事发时锁门,所以让她丧失了逃生机会,且事发后刘鑫一直对江母避而不见,还以“停止协助警察”相威胁。江歌母亲则在网上公开刘鑫及其家人全部个人信息,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断,一场有关法律、道德和人性的大讨论,也就此展开。

案发近300天,江母与刘鑫见面。(《局面》影片截图)

近日,《新京报》旗下《局面》刊出多段刘鑫与江歌母亲案发三百多日后首次见面的影片,尝试用两人对峙的方式去还原案发始末,在内地舆论中引发轩然大波。

综合陆媒目前报道,案发前,刘鑫与男友陈世峰发生矛盾,搬出与男友同居的家,后来江歌收留了她。为了防止前男友骚扰,事发当日,刚下班的刘鑫要求江歌与她结伴回家,江如约而至。

回到公寓,陈世峰继续对刘鑫进行骚扰,江歌让刘鑫先进房间,并阻挡陈世峰尾随,结果江歌被陈世峰用刀多处刺伤脖子和胸部,最终失血过多丧生。然而,一直留在房间内的刘鑫,却安然无恙。

事发当日,刘鑫与江歌部分聊天记录。(网络图片)

江歌疑为保护刘鑫而死 舆论一边倒谴责刘鑫

据悉,案件将于下月11日至15日在日本审判,江母请求判陈世峰死刑,据知中国司法机关对陈世峰享有追诉权,前提是他回到中国。司法审判之外,然而,内地舆论场却一边倒谴责刘鑫,并充斥著对她的“舆论审判”,“江歌遇害案”也成了“江歌刘鑫案”。

有舆论质疑,刘鑫躲在门内一直没有开门、甚至锁门,所以自己安然无恙;事发后近300天内,刘鑫一直避而不见江母,更曾威胁称“再出这种(江母曾怀疑江歌遇害案的凶手是刘鑫前男友)新闻,我就停止协助警察”。今年新年,刘鑫换了一个美美的微信头像,在朋友圈发着满脸笑容的自拍,全家人其乐融融地过年;而另一边厢江母则听著窗外万家鞭炮声,孤独的抱著女儿照片。

据悉,死者江歌来自单亲家庭,与母亲相依为命。案发后,刘鑫的种种举措,不是第一时间安慰江母,反而选择避而不见、甚至威胁。在双方隔空对话中,刘鑫母亲更留下一句凉薄话语:“是江歌命短,不是为了我女儿”,彻底激怒网友。“冷漠”、“自私”、“不近人情”,网络充斥各种谴责刘鑫的言论。在江歌遇害一年以后,一场关于人性的讨论再次重回人们视线。

江歌生前照片。(网络图片)

舆论:刘鑫一直是被保护的“巨婴”

值得注意的是案发时刘鑫已然20岁,在任何社会都已经是有独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了。如若设身处地的思考,刘鑫在死亡面前自然有懦弱和逃避的本能,然而在对待另一受害人母亲的作为上(刘鑫和家人不仅屏蔽了江歌妈妈的电话,切断了与江母的联系,甚至说出相当难听的话),她却难说有足够担当。

有舆论认为,刘鑫其实一直就是一个“巨婴”,她一直是被照顾被保护的一方:前男友威胁要曝光她的裸照,江歌说要报警,刘鑫为了自己的隐私,不让报警;前男友杀人,她躲在房间,不开门,不呼救;江母的妈妈来找她,选择避而不见,更以“停止协助警方”相威胁。

《中国新闻周刊》13日刊出微信文章称,“但是在了解到她的父母的表现后,我觉得一点也不奇怪,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巨婴家庭的养育模式。”文章称,刘鑫的父母无一例外,选择了像老母鸡一样,张开羽翼“保护”刘鑫,甚至不惜与并没有意图攻击他们的江母发生冲突。最终,刘妈妈一句“江歌自己命短”,彻底点燃舆论怒火;而刘鑫本人也从一个被前男友威胁的受害人变成了对受害人母亲感情的二次加害者。

嫌犯陈世峰是江歌室友的前男友。(网上图片)

不过,刘鑫在接受《局面》采访中,也就针对她的“舆论审判”作出回应。刘鑫称,自己并未反锁房门,且未听到门外有任何呼救声,自己因为害怕而没有出门查看。她表示,自己不知道如何面对江母,且在江母散布自己资讯后,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曾对江母的行为感到气愤,但最近看到江母体弱憔悴,才决定和江母见面并道歉。

对于刘鑫拒绝与江母相见,一种担心认为,江母会误信相关信息,误导民众认识,以致影响最终裁判。如果按此说法,刘鑫拒绝见面,则存在合理事由。不过,江母也就此回应称,让刘鑫来见我,这是做人的责任。

根据一直协助江母的媒体人徐静波说法,在整个案件,尤其是江歌被害过程中,刘鑫是负有很大责任。更称假如陈世峰的供词是属实,“江歌妈妈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原谅刘鑫!”所以案发当日的确切情况外界仍旧无从得知。

中国女留学生江歌(右)日本遇害身亡,室友刘鑫(左)遭舆论谴责。(网络图片)

面对冷漠 追问法律之外的道德

江歌妈妈曾说:“如果不是为了给江歌讨一个说法,我一定早已经随江歌而去。”徐静波在自己的文章写到:“能够支撑这一位单亲母亲活下去的勇气,就是这一场官司。而最能抚慰这位母亲孤寂痛苦心灵的,应是刘鑫和她的家人。”然而本应和江母肩并肩站在一起的受害者却在江歌去世的这三百多天里,给江妈妈的伤口上再撒了一把盐,确实令内地网友气难平。

口诛笔伐之下,有观点认为,刘鑫无须承担法律责任,但须承担道义责任。案件尚未审理,刘鑫是否锁上房门见死不救,尚待警方查明。不过,即便免去刑事责任,如果法庭审理查明,江歌的确是为保护刘鑫而死,便可向刘鑫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而对刘鑫审判标杆除了法律,还有道德。法律将会制裁真正的杀人凶手;而刘鑫在案发后所展现的冷漠,则将归于道德。目前针对刘鑫的谴责舆论,已经夹杂太多背离法治的做法,有意见认为“不应超越法律去追讨正义”。义正言辞的声讨呐喊也好,流于情绪的网络暴力也罢,对于刘鑫的网络制裁,正正展示了当今内地互联网文化下的真实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