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常委揭盅】解码政治局七常委 习近平时代的最高权力层
在今日(25日)举行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中共新一届政治局和常委会产生。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和韩正七人成为中共第十九届政治局常委,将领导未来5年中国发展进程。如无意外,新晋的5名政治局常委职位将分别是栗战书任中国全国人大委员长,汪洋担任中国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主管党务和意识形态工作,韩正任中国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如何认识这样的常委名单?在习时代及其个人执政的第二个五年任期, 中共常委需要具备一些新的特质。
十九届常委名单公布后,外界或者留有不少疑问:栗战书为何能凭借中办主任的身份一跃成为全国人大委员长?一直从事经济、外交事务的汪洋在执掌政协的过程中有何优势?有“中南海首席智囊”的王沪宁为何能够跻身常委?赵乐际能否接过党鞭的使命?作为地方派系代表人物的韩正,能够接受重担吗?
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以一篇报告正式开启习时代及其个人执政的第二个五年任期,报告对中国社会面临主要矛盾也做出了重大修正,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习思想”亦进入党章。适应新时代和应对主要矛盾的变化,传导到十九大高层人事方面,新时代的中共常委需要具备一些新的特质。
栗战书:人大委员长的理想人选
在中共不断探索“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依法治国”将是习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目标和重要内容。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在与法治有关的国家制度设计中居于重要位置,所以,由栗战书接替张德江的人大委员长一职,也是相当合适的。
在新时代,欲实现依法治国和“第五个现代化”,需要针对人大立法进行多层面破旧立新。栗战书具有中共党内多岗位历练和多方人气,为中共党内各“山头”所接受,其中办主任的经历,更有助他在全国人大这个位置上深耕。
汪洋:政协主席,展现“改革派”形象
习近平曾说“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对于中国政协,习近平在19大报告为其定义了“团结和民主”这两大核心任务。政协联系中共党内党外,联系香港澳门台湾,联系中国国内国外,联系高级知识分子,联系工商和各界首脑,联系海外华人华侨。政协“民主协商”这步走活了,民主和现代化这盘棋也就走活。
对于接替俞正声全国政协主席一职的汪洋,从他在广东执政开始,就得到中国社会各界以及国际方面广泛接受,被认为是一个可以“交朋友”的中共官员。在汪洋的地方仕途中,展现出思路开放、不僵化不保守的改革派形象。而在国务院副总理任上,亦积累了充足的国际交往和国际事务经验,让其在和“四面八方”开展协商时候才能更加如鱼得水。
王沪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中央书记处书记
出乎外界意料,毫无地方执政经验的王沪宁,成为接替刘云山文宣和中央党校工作的人选。
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新思想新理论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建设。和中国经济领域面临的创新难题相似,中共理论思想领域也亟待加以创新和突破,并且这些理论创新首先要用来“武装”中共的高级官员。
普遍认为,王沪宁的政治优势在于理论基础,既是马克思主义专家,又熟谙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还深通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和理论,而且能够在执政党土壤中耕耘提炼出“新时代思想理论”,又能够将思想理论落地。过去5年,他一直伴随在习近平的身边,被认为是习信任的“理论智囊”,在未来习近平欲加强中共理论建设的大趋势下,王沪宁的新职务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赵乐际:中纪委书记,新“党鞭”的挑战
无疑,王岐山在中共反腐史上已经做出成绩,后继者别无退路,中共反腐也别无退路,反腐肃贪力度只能加强不会停步。
接任中纪委书记的赵乐际,因为曾经的中组部经历,被认为是一位“铁面御史”:没有复杂的山头门派背景,熟稔中共的组织状况,查人办案灵活高效,更因此熟悉中共吏治情形,熟悉习近平其人以及习管党治党大思路,从而在“决定中共命运的一招”上与习“亲密配合”。
赵乐际要继续在延续中共在反腐问题上的“压倒性”态势,政治观察人士指,王岐山掌控中纪委的5年,帮助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完成了第一届任期内的反腐整肃行动;而赵乐际晋升中纪委书记,意味著将接替王岐山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的得力助手之一——在习近平的第二个任期内继续肃清党内的腐败分子以及诸多“余毒”。
另一方面,赵乐际还要完成王岐山遗留的任务,实现中国反腐走向“制度化”——从明年两会开始,中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度将全面运行,中共宣称,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制度,将是由运动式的反腐转为制度化反腐,而赵乐际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韩正:从地方走向中央的国务院常务副总理
韩正是此次十九届常委中,唯一一名从地方直接进入中央的中共官员。在中国经济持续低迷下探和面临转型升级已成新常态的关口,接任张高丽的韩正,被认为将肩负起关键作用。长期执政上海积累起来的经济治理思路和前沿的经济实践,成为他晋升为国务院副总理的政治优势。
上海的经济体量及其经济结构的复杂性,足可媲美西方发达国家,既有“宝武钢铁”这样的巨无霸国企,也有复星、绿地、万向等影响力与实力均不俗的知名私企,两种所有制经济都在上海发展良好。在这样一个超大城市担任党政主官长达十多年,韩正处理大体量经济体的能力是不欠缺的,担任常务副总理负责财政、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等领域,当属人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