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十九大“入局”之前 李鸿忠面临三大挑战
中共十九大临近,外界聚焦中国政坛“谁上谁下”。与“王岐山是否留任”这一类目前无法证实的猜疑相比,若中共高层“进入政治局”的标准不变,十九大上几名受信任的“地方大员”将集体“入局”,这其中就包括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多维新闻分析指出,对于李鸿忠和他治理下的天津而言,仍面临三大挑战。
李鸿忠曾经在2010年两会期间抢夺记者录音笔并威胁记者的“夺笔事件”,以及在“习核心”问题上的积极表态,或许并不受一些中国观察家喜欢。然而,对于一个官员的观察,很多时候需要脱离“道德”层面,而聚焦“治理”层面是否存在问题。多维新闻指出,对于李鸿忠和他治下的天津而言,仍然存在政治、环保、社会治理层面的三大挑战。
政治层面:黄兴国案引发政坛“塌方”
曾担任天津代理市委书记长达20个月、一度被认为是政治局委员有力竞争人选的黄兴国,在2016年9月落马,并于今年9月25日一审遭判囚12年,法院指其直接或间接收受他人4000多万元人民币的财物。从审判内容看,黄兴国可谓一路贪腐,一路升迁,即被“带病提拔”。1990年9月,黄兴国开始任浙江台州市委书记,一直到天津,其腐败时间长达26年,在8个重要岗位都在“捞钱”。此前有报导称,这些年来天津城建工程浩大,“黑洞”颇深;而且政商勾结、上下串通,买官卖官、权钱交易呈现网状牵连。
多维新闻指,黄兴国落马波及整个天津政坛,让天津的政治生态从根源上出现不稳定。回顾中共十八大后天津的“反腐史”,接连落马天津市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天津市原副市长尹海林以及黄兴国3名高级别官员;如果再加上天津港大爆炸,这四宗事件已经引发了天津政坛“塌方式腐败”。
据统计,2012年以来,天津总共落马正部级官员1名,副部级官员2名,正厅级官员20名,副厅级官员20名,处级官员7名。如此数量的官员在短期内集体落马,这对一个城市的政治生态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影响。多维分析指,政治问题是天津需要克服的第一难关。
环保层面: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隐忧
多维分析指,天津要克服的第二大难关,就是环保。2000年之后,天津经济增长迅速,但也同中国大多数省市一样,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环保的隐忧。2017年4月,有陆媒揭露,天津市静海区出现面积高达5万平方米的污水渗坑,或已对当地地下水安全造成威胁。通过卫星地图显示,渗坑面积惊人,废水呈锈红色、酸性,已严重危及地方生态。天津渗坑事件,一经媒体曝光,舆论哗然。
中国第一环保督察组4月28日至5月28日进驻天津市。经过一个月的调查,7月29日向天津市委、市政府进行环保督查反馈。督察组表示“天津市的环保工作与直辖市的定位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有明显差距”。多维新闻指,如此一针见血的批评,在中国政治文化内,极为罕见。
多维续指,中共十八大以来,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中共正努力扭转“唯GDP论”的政绩观。传统的GDP已经不再是政绩考核的唯一指标,“环保治理”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在这种态势之下,天津在“环保”问题上却频频马失前蹄。中央环保督察组评价称,天津的大气污染、垃圾污染、水污染皆存在严重问题。
更关键的是态度问题,多维新闻指,面对如此严重的环保问题,天津市政府一直不直面解决,而是隐瞒作对。对此,中央督察组在公开信息中直接点明“(天津市政府)开会传达多、研究部署少,口号多、落实少,一些部门和地区环保责任不落实”。多维新闻称,这在讲究“含蓄”的中国政治文化中,已经是十分严厉的批评。种种事件都表明,天津的环保问题仍亟待解决。
社会治理:“不匹配直辖市定位”后的治理短板
2015年8月12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国际物流中心货柜码头集装箱内易燃易爆品的连串爆炸,爆炸现场产生的冲击波巨大,事故共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
早前,天津再度登上中国新闻的头条。2017年7月,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误入天津传销组织,因病未及时送医死亡后,被抛尸在静海区的一个水坑中。事态发酵后,中国网民揭露,天津静海区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传销组织集中地,长久以来天津政府没有作为,未进行有效管理,再度将天津推向风口浪尖。
多维新闻指,诸此种种,暴露出天津政府在社会治理上的“短板”。多维又指,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的政策中,核心命题就是“治理”。从江胡时代的“管理”,走向习近平时代的“治理”,对地方政府来讲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多维分析称,以上事例中,公民权利并未得到有效保障,官员治理与现代社会脱节,已经陷入结构性困局。如何化解,正考验的是天津主政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