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回收商经营非法拆件 全无防范有害物质 破坏环境兼危害人体
中国家电市场庞大,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电子废弃产品(下简称废弃产品)。央视调查发现,大部分废弃产品落到回收商手上,就被拆解成零件分销,而那类回收商几乎无一有正规拆解牌照。在无牌拆解的过程中,黑作坊弥漫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及环境。由于正规拆解商的回收成本较高,难以吸引市民售出废弃产品,难以与无牌者抗衡。
根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要取得废弃电器电子的处理资格,要具备与其申请处理能力相适应的废家电处理车间和场地等,具有与所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相适应的分拣、包装设备等,具有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具有相关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
虽然中国有明文规定回收及处理废弃产品的程序,然而正规拆解商根本无从收到废弃产品,最主要的原因是回收价较无牌回收商低。以回收雪柜为例,拆解一台雪柜能产生120元的零件,进行无牌拆解的回收商的拆件成本只要1元电费、2元人工费;正规拆解商则需付15元基础成本,另加17%的税项。
也因此,回收商可向市民提出较高的回收价,抢了正规拆解商的生意。另外,无牌拆解的经营成本低,不少回收商为捞一笔,加入无牌拆解的行列,且大多聚集于城郊地区,执法人员难以搜查,即使被查也能够迅速另立据点,方便市民出售废弃产品。相反,正规拆解商因必须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固定的职员,以致流动性远不如无牌的高,很难抢到生意。
废弃产品不同于普通垃圾,随意拆解会危害人体和环境。如雪柜的保温泡棉在燃烧时,会产生二𫫇英、环戊烷等破坏大气层的物质,环戊烷更具有可燃性,在一定浓度下会产生爆炸。正规拆解商因此会将这些泡棉进行付费处理,但无牌拆解的回收商只会草草处理,令到回收场隐患处处。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目前中国已沉积了10亿部废弃手机,每年置换下来的电脑、电视、雪柜和空调等其他废弃家电也不少。据预测,2016年进入家电补贴名录的14种产品,其废弃电子产品产生量达到1038万吨,到2020年将达到1550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7.5%左右。
国务院、国家税务总局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管理规定》中规定,对废弃电子处理企业进行适当的补贴,但补贴仅能维持正规拆解商的生存,未能解决上述结构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