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峰会.观察】高调打造“金砖中国时刻” 习近平四重考量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于9月3日至5日在中国厦门举行。 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作为首场重大活动,已在昨天(3日)下午开幕。今日(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领导人小范围会议和大范围会议,各国领导人将通过《领导人厦门宣言》。近年来,金砖国家的经济表现较前几年差,令外界流行“金砖褪色”、“金砖国家远被高估”的看法。然而,习近平却全力打造“金砖中国时刻”,在昨日的发言中高调表示“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其中不外于四个考量。

“习思想”十九大后在党章的表述方式一直备受外界关注。(新华社)

除了中国和印度,其余金砖国家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下降;且由于印度等国反对,中国的金砖扩员计划失败,在这样复杂艰难的背景下,中国高规格高调举办金砖峰会,其中有四重考量。

其一,中共政治大事件——十九大召开在即,习近平连任还是需要足够充分的政治成绩作为支撑。在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多个重大国际盛会之后,金砖峰会是中国主场外交的又一大事件,自然是习近平主政的一大政绩,在十九大召开之际,更突显其价值。

早前,中国官方已经对外公布十九大的时间表,将于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召开时间比外界早前预计提前约20日。有声音猜测,金砖峰会是十九大的“冲刺阶段”,习近平借机不断提升自己的掌控力;金砖峰会是中国大国外交的又一重要成果,可以为十九大增色添彩。

金砖国家概念,成功令中国在内的经济体吸引外商投资,亦加强了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Getty Images)

其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迈向“世界超级大国”需要打造更多的国际平台(多边机制),并通过这些平台扩展政治经济影响力,为中国更深入的走向全球战略谋篇布局,而金砖国家机制是中国能够主导的为数不多的平台。在中国的倡导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一带一路”倡议等跨洲际合作平台已经成型,金砖国家机制可望弥补中国国际金融战略的空白。

其三,中国是一个新兴大国,没有全球治理的经验,积极主导推进多个多边机制,既可以积累运营国际组织的经验,也可以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 当中国倡导并建立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时,国际社会有不少声音“唱衰”北京,其首要依据就是中国政府缺乏运行国际组织和金融组织的经验和人才。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金融合作方面潜力巨大,打造并提升它在国际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力是明智之举。

其四,金砖机制成立10年,需要“推陈出新”。起初,金砖国家只有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四国,5年后中国大力吸纳南非成为金砖五国。现在,金砖五国需要发展壮大,中国邀请泰国、埃及、塔吉克斯坦、墨西哥和几内亚5个非金砖成员国参加此次峰会就是例证。正如习近平昨日所言,金砖国家要扩大金砖合作的辐射和受益范围,推动“金砖+”合作模式,打造开放多元发展伙伴网络。 只不过,中国扩大金砖国家的努力,目前还是起步阶段,仍有待将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