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战争|港退休外科医生赴加沙救援:八赴战区难比今次震撼

撰文: 罗保熙
出版:更新:

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武装冲突已维持4个月,造成至少2.8万人死亡。香港红十字会医护义工欧耀佳医生,早前随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到加沙地带南部拉法市(Rafah)的欧洲加沙医院提供6星期紧急医疗支援,亲身见证冲突下平民的困境。

本身是退休外科医生的欧耀佳1月底从加沙回港,他表示,每批红十字会人员会在加沙逗留约4至6星期,每次会派出十多名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平均处理70至80名病人,主要处理骨折、伤口护理等非紧急后援工作。在当地逗留6周的他坦言:“我虽然已参与过25次救援,包括8次战区工作,惟今次的感受最深刻和震撼,因大部分伤者都是老弱妇孺,是最脆弱的群体,由于走避不及最易受伤。”

欧耀佳所处的南部拉法巿,在过去1个多月虽然并非以军重点打击地区,但仍不时听到爆炸声。他指出,当地伤者大多在深夜和凌晨时分送院,不少是来自北部地区的病人,因医院被炸毁而要南下接受治疗,亦有不少病人家属来到医院避难。因此,医院内的病房、走廊以至医院外的小径都有人扎营,形容医院如像难民营。

欧耀佳亲身接触过数个令人印象最深的个案,包括有在战火中有年幼兄弟失去父母、有老妇人逾3成皮肤被烧伤,还有一位32岁的妇女,丈夫已过身,三个儿子中有两人已被送至埃及,只余下一个4岁儿子留在身边。他表示:“这位伤者因战事期间房屋倒塌,以致脊骨断裂半身不遂,超过一个月时间未有处理,故生了一个巨大的肉疮,需更长时间处理伤患。”

红十字会表示,加沙地带冲突令当地逾七成半人口被迫离开家园,现时当地只有不足三成医院能正常运作,200多万人更面临食水、医疗用品及燃料短缺,急需人道支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呼吁各方遵守国际人道法规定的义务,保护平民、人道救援人员以及医疗设施。

爆炸声如“Morning call”

欧耀佳又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一直与冲突双方沟通,确保医院范围不会受战事影响,故当地人及医护人员皆视医院为安全、庇护的地方。其中,许多伤者是由北部转介前来,其家人会选择在医院居住,另有境内流徙人士(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因医院有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感到安心而留下来。

现时,当地医院面对的最大困难是医疗物资短缺。他举例指有3架货柜车的物资由他抵步的第一天便表示将会运送,惟直至他走的一天也未见到。他说:“缺乏的主要是绷带、纱布等敷料,还有药物及外支架等医疗物资。这段时间他和医护人员们在使用物资上十分小心,例如绷带有剩余也会剪开分2次使用。”

虽然医院不属战争区域,但医院附近的地方有被划入战争区域,故工作期间仍会不时听到枪声、爆炸声。他透露:“当地每天约清晨4、5时、大家警惕性最低时便会不时听到爆炸声,我们也笑言爆炸声就像每日的‘Morning call’,有一次甚至有炮弹落在医院150米外的范围。”

多数人仍希望留下重建家园

身在当地6周,欧耀佳接触过不少受战火波及的当地人,他说:“当地人普遍感到十分无奈和无助,不知战争什么时候完结,战争完结时是否可以再次重遇家人。”他又指,即使有伤者获批到海外其他地方医治,也一直未能实行,无奈继续滞留原地。

他补充:“虽然他们大多对前路感到徬徨,约有一两成病人表示希望离开当地前往其他国家,主要是利用医疗原因,但大多数人都是希望留下来重建家园。”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当地人对宗教的信任及家庭伦理的关系至深。他哽咽忆述:“每个来到医院的伤者从不会孤身一人,身边都有亲友、其他人照顾,其中有一个青年男子每日都会到医院照顾其中一家人,这种邻里互助、战争中的温情让人十分感动。”

欧耀佳(左)表示,今次炮火的规模和战争影响较以往的冲突都来得严重,伤者除了现时承受伤痛,未来的复康过程也是漫漫长路。(罗保熙摄)

冀港人给予战乱地方关怀及支援

自冲突爆发以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巴勒斯坦红新月会和以色列红大卫盾会向加沙地带提供燃料、电源、食水及医疗物资,并向流离失所人士派发毛毡、防水帆布、卫生用品和现金援助。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提到,该会外科医生于当地治疗全身灼伤的幼儿,重申平民绝不应成为袭击目标,不应被挟持,并应得到人道及医疗援助。

香港红十字会亦已向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拨款160万港元,协助受影响人士,并因应当地情况及人道需求作下一步计划,亦继续接受市民就“以色列及加沙地带人道救援”作指定捐款,呼吁大众持续关注今次危机。

欧耀佳指,自己一直坚持救援工作,是有一个宗旨,冀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协助一些在困境的朋友,“可以做几多就帮人几多”,不是每个人也有家人支持冒险,他很感恩自己有经验、能力及机会可以继续做救援工作。

他重申:“今次炮火的规模和战争影响较以往的冲突都来得严重,伤者除了现时承受伤痛,未来的复康过程也是漫漫长路。救援行动以及世界的关注,对当地人民来说都相当重要。”他补充,许多伤者均十分感激医护义工的工作,他期望香港市民能关注国际社会的问题,为发生战乱的地方给予关怀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