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排污︱参与福岛核灾善后 前线科学家:人类须与核能共存

撰文: 毛咏琪 蔺思含
出版:更新:

2011年3月11日,突如其来的9级大地震、随之而来的海啸把东日本本州半个海岸线摧毁,临海而建的福岛第一核电站遭地震海啸夹击,多座反应堆损毁、炉心熔毁,引发人类史上第二场核灾难,日本的“安全神话”一夜破灭。
转眼已过11年,按日方预料废炉工作较理想的情况也须20-30年方能完成;废水处理及排海工程在争议声中料于2023年春夏季上马,预期也至少长达30至40年的浩大工程...善后工作,仍是长路漫漫。就算只计过去10年,涉及的灾后清理及复兴工作,日本所花费的都是天文数字,亦可预期未来所需的费用不会更低。
从1989年的切尔诺贝尔,相隔仅22年便发生福岛核事故,两次核灾为人类带来的震撼与恐惧都是难有其他灾祸可以比拟的。在全球能源供应紧张、暖化问题加剧的当下,我们是否别无他选,只可继续与核共存?

本文为系列报道四之四

“我作为核能的研究者,我真的觉得很遗憾和很可惜,因为发生过核灾,就让很多人不再信赖核能技术,或对其抱怀疑态度。”名古屋大学的山本一良教授曾为福岛第一核电站ALPS(多核种去除设备)委员会和氚专案小组组长,切身参与制订了核电站的污水处理计划,也是工作组的核心专家成员。

山本说,爱因斯坦很出名的理论E=mc²就是说,可以利用很小质量的物质来爆发出很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技术,一开始核能也是用来做战争时间的核弹,到和平时期用来发电,但这个技术本身就是很危险的。就算是投入的成本很高,我都一直提倡必须安全至上。”

他认为,在福岛核灾发生后,遗憾东京电力公司没有做充分的投资,当天灾来袭时,不幸的发生了核灾。然而,这种人为疏忽不会影响核能作为主要能源的局面。山本说,在如今全球能源危机下,天然气能化石燃料不足,燃烧汽油又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核能在未来在能源供应上将会占很重要的地位。

我觉得我们都经历和平的时代太久了,大家都轻视或忽视了确保能源的重要性,这是我们需要反省的一点。
日本核能专家山本一良
福岛核灾后,第一核电站周边数十公里仍属封锁范围。(Getty)

由切尔诺贝尔到福岛 两次核灾的教训

人类对于核辐射及其影响的研究只有数十年历史,很多有关辐射的长期健康影响,其实要收集数十年数据才能下结论。

另一位受访者、英国分子病理学专家Geraldine Thomas是近距离研究了两场核灾祸害的科学家。其中,Thomas重点研究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及乳癌。

她指出,当年切尔诺贝尔核灾发生后,大量初期研究指出当地出现大量甲状腺癌病例,“欧洲人并不相信俄罗斯,我们完全不信任苏联”,于是她的上司亲赴明斯克(白罗斯首都)一探究竟,“他回来时发抖了,儿童甲状腺本身是非常、非常罕见的。”

2016年,白罗斯Chachersk的森林边缘的一个标志警告辐射污染,禁止采摘浆果和蘑菇。Chachersk位于白罗斯东南部,被指定为仍受到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的辐射不同程度污染的区域,尤其是铯-137。(Getty)

因此,他们自那时开始,在乌克兰首都基辅设立组织银行(Chernobyl Tissue Bank)收集患者组织样本。经过30年,他们发现当时进出核灾现场的90万人口,并没有人患上证明由辐射引致的癌症;亦没有研究证实,受过高剂量辐射的人口的患癌的比例明显多于一般人口。“当然现在只过了30余年,我们需要继续观察。”

因对两次核灾作出重大贡献而于2019年获英女王颁授OBE的Thomas指出,福岛核灾发生后释出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切尔诺贝尔当时的剂量,因此不会构成健康风险。她又指出,当时日本政府已立时撤走周边居民,切断食物链(如禁止福岛农产品销售、划出受影响区域不得耕种等),这都是当年苏联政府“该做但没做”的。

2021年3月10日,一名男子观看在日本福岛县双叶町的东日本大地震和核灾纪念馆展览。(Getty)

核武竞赛“教育出”恐惧感

刚从大学退休的Thomas指,他们这一代人是成长于核竞赛的时代,从小到大都被教育需要害怕核威胁,而“这种过度恐惧并不合理”。她又指,如今的核电站很难会再发生像切尔诺贝尔般重大的辐射泄漏,而且核电站都有极厚的外墙,设计上都能抵御战争及炮弹攻击,但人们总是认为核电站有如核弹,但实际上两者设计完全不一,后者设计是要。

Geraldine Thomas跟山本一良两位参与灾后研究的科学家,都不约而同的提出一点,在如今气候问题严竣的情况下,核能才是人类可长远依赖的能源。

香港01制图——解构福岛核污水处理流程:

“例如我们用化石燃料,烧石油又会产生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和其他地球上的问题,所以我相信接下来核能会在全球能源供应上占很重要的地位。”山本一良又说,日本的确是比较难实现完全去核化或废除核电,以前日本的能源自给率有20%,经历了福岛核灾后停运很多核电厂,自给率只剩6%。

“国家安全某程度上建立于能源能否自给自足,日本的(自给)比例降到非常低,即使有某些核电站恢复运作都只到10%。”他认为,假如全球都废除核电,根本没有足够电力去让全球人类生存下去。

由此看来,在重启核电的路上,日本别无选择。工程学出身的山本认为,未来的核电站在设计阶段已须确保其有足够的抗震、抗洪水的能力,并且制订强力的防灾策略。

Thomas坦言自己是从切尔诺贝尔研究后,转向支持使用核能:

你发现它跟核弹是两回事,人们预期的核辐射剂量,高于当年灾后实际释放的,健康影响亦没想像中的严重。

很多的科学证据都证明核能的风险比我们所想要低,反核电意味采用更多化石源料,空气污染才是夺去数百万人命的元凶。

后记:

记者随意的问了身边同事,你们愿意进食或购买福岛的食品(农林及水产类)吗?“有很多选择,为何要吃福岛的?这一刻我不会吃,也不会购买。”、“如果一次半次可以,但不会长期吃。”、“我会吃,我相信(水产)能进口到香港的都是安全的。如果亲身到福岛也敢吃。”

的确,11年过去,港人对福岛核污染的忧虑仍未完消除。无可否认,营运商东电、日本政府都花费大量人力及金钱去为核灾善后及重建,不论废炉还是污染水处理,现只能说是走到半途,前面还有大段路需要走。

记者曾于2019年走访福岛了解灾后振兴工作,就着核灾及重建问题,3年多以来采访过不下30个海内外单位。不论福岛县政府、福岛县居民、渔民、学校、农场或清酒制造商,都很努力的重过新生活,振兴当地经济。但福岛的核污名化,这群人可谓受害最深,也是当年灾后更大的二次伤害。

因此,日本政府及企业必须以科学及透明的方法,去监督善后工作。若我们难以离弃核能,国际社会在核能安全上互相支援及监察绝不能少。

阅读01独家福岛排污糸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