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保守基督教学校迎来“第二春”?
去年,美国路易斯维尔基督教学校(Christian Academy of Louisville)的一些学生收到了老师布置的一项功课:“写一封给同性恋朋友的信”。根据老师的说明,在这封给假想中的同性恋朋友的信中,学生要用圣经中的引文、“有逻辑性的论点”来说服对方,告诉他们“同性关系不会使他们感到满足”。
在美国,保守的基督教学校不仅设置与《圣经》相关的必修课,不少仍然遵循并传授严重守旧的价值观。然而,这些学校近两年正在美国社会愈发受到家长欢迎、收生火热。本周,最高法院又通过一项判决,为政府资助私立基督教学校铺平道路。
案件源自缅因州(Maine)两个保守的基督教家庭为子女择校的烦恼。2018年,Carson夫妇和Nelson夫妇想通过州政府的学费资助计划送子女就读心仪的基督教学校——天普学院(Temple Academy,暂译)和班戈基督教学校(Bangor Christian School,暂译)。惟法律只允许学生通过该计划就读世俗学校。
缅因州为全美最农村化的州,州内有一半以上的学区没有公立高中,州政府因此会向包括私立学校在内的其他学区学校支付费用,供无法就读公立学校的学生就读,但只限于非教会私立学校。基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确立的政教分离原则,联邦法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公共资金用于包括教会学校在内的宗教机构。
在1947年的艾弗森诉教育委员会(Everson v.Board of Education)案中,最高法院宣布“不得征收税款来支援宗教活动或机构——无论税款金额多少、规模大小、无论这些活动或机构用什么样的名义、采取何种形式来传教或进行宗教活动。”
然而,在2002年的泽尔曼诉西蒙斯哈里斯(Zelman v. Simmons-Harris)一案中, 最高法院以5-4推翻了艾弗森案反对政府资助宗教的严格规定。泽尔曼此案裁决确定,各州如果愿意,可以提供资助私人宗教教育的学费券。
Carson夫妇最后只能自掏腰包把女儿送入班戈基督教学校,但他们认为这一政策是对教会学校的歧视,于是对缅因州政府提起诉讼。由保守派大法官占绝对多数的最高法院最终站在了Carson和Nelson夫妇身后,于6月21日以6:3判定缅因州政策违宪。撰写判决书的首席大法官罗伯茨(John Roberts)在多数意见书中写道:“当一个州向私立学校支付学费而不向宗教学校支付学费时,这相当于对宗教的歧视。”
单就此案而言,判决将会对缅因州、佛蒙特州及新罕布什尔州有类似的学费资助计划的地区产生直接影响,但许多法律学者担忧,此案意味着最高法院会进一步容许公共资金流入教会学校等宗教机构。投下反对票的三位自由派大法官在意见书中警告,在以前的案例中,最高法院让各州自行决定由政府出资学费券,允许父母将子女送到教会学校。但“我们以前从未提出这一主张,即一个州必须使用政府资金”来做这件事。
公立学校惹家长不满?
近两年来,美国各地的保守基督教学校愈发受到家长们的欢迎,其中一间便是维珍尼亚(Virginia)的史密斯山湖学校(Smith Mountain Lake Christian Academy),五年前,这所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总共只有88名学生,财务状况不良、且只能在当地一家浸信会教会上课,如今却已经扩展成占地逾2万平方英尺的学校。去年学校共招到420名学生,因为空间不足校方还拒收了部分报名者。
造成如此变化的有两个重要因素:疫情和公立学校的课程设置。去年为孩子报读了基督教学校的维珍尼亚州家长Deana Wright表示,她和丈夫不想让孩子一直戴口罩上学,亦不赞成孩子在学校学习“批判性种族理论”(Critical race theory)——许多右翼人士认为,这种理论把所有白人塑造成压迫者、把黑人视为受压迫者。
从维珍尼亚州到蒙大拿州、从俄克拉荷马州到新汉布什尔州,全国各地公立学校讲授的这一理论引来了激烈的辩论和家长们的反对,不少州份亦试图立法禁止将其纳入教学内容。去年7月,维珍尼亚州富兰克林县(Franklin County)举行的一次学校董事会会议吸引了约180名社区成员参加,包括Wright在内的与会家长针对批判性种族理论、口罩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Wright不久后就把孩子转送到了史密斯山湖学校。她对《纽约时报》记者表示:“我们只是很感恩这里有基督教学校。”
反同性恋与种族偏见
相反,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招生要求等问题上,私立学校几乎不受教育部的规定限制。《卫报》的一项分析发现,美国私立学校——尤其是基督教学校——使用的教科书对历史的叙述带有种族偏见,而且往往是不准确的。其中一本历史教科书将移民称为“侨民”(alien,即没有合法身份的外来者)。另一本则将社区与警察之间的纷争归咎于“黑人至上主义”运动。
此次缅因州的卡森诉马金(Carson v. Makin)案件涉及的天普学院(幼儿学前班至中学),就要求教师“将圣经原则与他们每个科目的教学相结合”、并教导学生“传播基督教的话语”,还拒绝雇用LGBTQ老师和员工、拒绝招收LGBTQ学生或父母是性小众的学生,每个学生的父母必须签署一份“公约”,确认他们反对堕胎和同性婚姻。
班戈基督教学校(小学至中学)则要求公开出柜的学生接受“咨询”、修正其性别认同,否则将会被开除,还教导所有学生,男人是一家之主;该校九年级的社会研究课上,老师会教学生“用上帝的话语来驳斥伊斯兰教的教义”。
在全国各地的这些保守基督教学校,对女性、性小众乃至种族的平权问题漠不关心、甚至传授带有偏见的观念的学校不在少数。
维珍尼亚州福音派组织RenewaNation的创始人Jeff Keaton对《纽约时报》表示,保守基督教学校的兴旺程度“令人震惊”,他把这一趋势形容为“继1960、70年代后,美国基督教教育的第二次大觉醒”。
半个世纪多以前,最高法院于1954年通过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一案裁决公立学校实施种族隔离属违宪,美国南方的白人家长们为了抗议逐渐落实深化的种族融合政策,创办了私立的“隔离学校”(segregation academy),以学费作门槛阻止黑人学生入读,以作反击。此外,60年代最高法院在公立学校禁止祷告活动、社会围绕性教育等等,都反而簇生了美国最早一批保守基督教私校。
如今,美国新一轮大规模种族平权、性别平权运动再度上演,感到不安甚至恐惧的家长们只好投入这些保守基督教学校的怀抱。随着最高法院为公共资金流入宗教学校打开大门,更多宗教保守的基层家庭亦有权把子女送进基督教学校。但自由派观点普遍认为,资助世俗性的教育事业方能真正维护所有公民的宗教自由——皆因公立学校接纳所有学生,不问宗教、种族、性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