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女症”与“恐男症”下的韩国大选
文在寅执政的五年间,见证了韩国一场势不可挡的“性别战争”,激进女权声音冒起,加剧年轻一代男性的“厌女”心态,使得本就丑闻不断的2022年韩国总统大选,成为另一场“性别恶斗”。
从2018年#MeToo引发的席卷政界、商界和娱乐界公众人物的性侵丑闻、N号房事件,到女权主义小说《1982年生的金智英》走入流行文化,韩国女权运动在过去五年间愈发激烈。另一方面,近几年来愈发激进化的韩国女权运动也促生了强大的反作用力,以被称为“二代男”的年轻男性为主的反女权主义者高喊:“憎恨男人的人滚出去”、“女权主义是精神病”等口号,网上的男女网民骂战不断,而两性议题在今届大选也变得前所未有的炽热。
首尔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的高级研究员Duyeon Kim说:“性别是这次选举的一个关键问题,因为20至30岁年龄层是关键的摇摆选民,而这正是‘性别冲突’最热的地方。”
韩国性别差异的现实
2021年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在考察就业、教育、健康和政治代表性的指数中,韩国在156个国家中排名第102。迄今为止,韩国是经济合作组织(OECD)36个成员国中性别薪酬差距最大的国家,约达32%,而女性在国会中仅占19%。韩国企业集团的董事会成员中只有5.2%是女性,专家们说,该国创纪录的低出生率证明了该国妇女将事业与家庭生活结合起来是多么困难。
在刚刚过去的妇女节,文在寅总统亦公开承认,“与国家发展程度相比,韩国在两性平等领域还很落后”;“对于女性来说,性别歧视的玻璃天花板非常坚固,到处都留有阻碍性别平等的结构和文化”。
“女权主义者是社会恶魔”
尽管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许多韩国年轻男性却不甚满意文在寅政府任内推行的性别平等政策,包括修订《工作经历断层女性法》、制定《跟踪骚扰处罚法》、强化对数字性犯罪的处罚等,认为这会使得机会的天秤在向女性过度倾斜。“逆向歧视”、“反向歧视”成为反女权主义者常用的控诉语汇。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飞涨的房价,反女权主义者声称,该国为解决性别不平等问题所做的努力已经向女性倾斜得太多。一些专家认为,与老一辈韩国男性身上典型父权制下的性别歧视不同,如今韩国年轻男性的反女权倾向源于新一代男性所感受到的社会资源挤压和经济上的不安全感,包括就学、就业、晋升空间等方面的现实困难。
年轻愤怒的男性
另一个近年更受关注的是强制男性服兵役问题,不少娱乐界及体坛明星都公开批评过相关政策。《韩国宪法》规定所有身体素质符合条件的男性需要在18至28岁之间服兵役约20个月。此政策不免为男性带来就业限制,相反女性却免服兵役,久而久之又成为性别不平等的问题。
据去年5月《韩国日报》和民调机构韩国研究所进行的一项调查,韩国20多岁的男性中,有近79%的人认为自己是严重性别歧视的受害者,30代男性中亦有70%认同这一观点。反女权主义组织“男人团结起来”的负责人裴寅奎(音)说:“我们不恨女性,我们不反对提高她们的权利,但女权主义者是社会恶魔。”
尹锡悦“厌女牌”拉拢男性游离票
在此次竞选活动中,韩国“性别平等和家庭部”(在韩语中被称为妇女和家庭部)的存亡成为最具争议性的一项政策,尹锡悦将废除该成立于2001年的部门作为其竞选的核心承诺。该部门主要提供以家庭为基础的服务、教育和儿童社会福利。
尽管争议声量很大,但事实上,该部门支出约占国家年度预算的0.2%,其中只有不到3%用于促进女性平权。然而该政策竟能左右关键的摇摆选民——年轻男性手中的选票去向。
今年1月,保守派国民力量的尹锡悦调整竞选策略,打出“废部牌”,指责该部门未能正确履行其性别平等职能,并 “将男性视为潜在的罪犯”——正中如今“厌女”心态。在做出该承诺后,尹锡悦的民调表现显著提升,比前一周猛增了6个百分点以上,略微领先于执政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
而李在明虽不主张废部,却也提出将该部门名称中的“妇女”二字去除——李在明虽主要争取女性选票,同时也担心彻底失去年轻男性选民的支持,在一些备受关注的政策上小心取态,以免得失男性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