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迎首位华裔女市长吴弭:“局外人”的从政路

撰文: 蔺思含
出版:更新:

11月2日晚,波士顿市长选举胜出者的演讲与典型的进步派政治家如出一辙:“我们已准备好,让波士顿可令所有人安顿、茁壮成长,是的,波士顿也准备好成为一个绿色新政(Green New Deal)的城市。”但站在讲台后的这副面孔却令许多人为之一振:华裔,女性,36岁的吴弭(Michelle Wu)在这座城市创造了数项新的历史:首位民选女性市长、首位华裔市长、百年来首位“移民”市长。

政治“局外人”吴弭

“局外人”这一标签套用在吴弭身上再合适不过。

上世纪80年代,吴弭的父母从台湾移民,来到芝加哥定居,才诞下她和两个妹妹。像许多第一代亚裔移民家庭一样,她的父母身无分文漂洋过海,为的就是下一代能够成功。父亲当时虽被伊利诺理工大学(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录取,但夫妻二人几乎不会说英语,甚至要依靠年仅四五岁的吴弭来给他们当翻译。而年幼的吴弭也是在这个时期首次和政府机构“打交道”,只是为了帮助父母填写各式各样的表格。

从小到大,父母鼓励吴弭和妹妹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但不许他们学而不精。吴弭于是成了那个人们偏见之中的“亚裔孩子”典型、以及“别人家的孩子”的典范——她数学成绩优秀、弹得一手好钢琴,学术评估测试(SAT)和大学入学考试(ACT)成绩双双满分,并在高中毕业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致辞。

2021年11月2日,波士顿市长当选人吴弭(左起)与丈夫康纳·佩沃斯基(Conor Pewarski)、儿子布莱斯·弗朗西斯·佩沃斯基(Blaise Francis Pewarski)和凯斯·吴·佩沃斯基(Cass Wu Pewarski)在她的选举之夜派对上庆祝。波士顿选民首次选举一名亚裔女性为市长,市议员吴淑珍担任该市最高政治职务。(AP)

但年轻的吴弭从未考虑过步入政坛,政治是她的父母唯一不许她触碰的领域,在饭桌上向来无人谈论政治。事实上,在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时,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支持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在父母眼中,政治是高风险职业,充满了腐败,而他们对子女的期盼只是“通过一连串考试拿到各种学位,从此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吴弭最终遵循着父母的规划,从顶尖大学毕业,并在一家咨询公司找到了工作,往后理应“衣食无忧”。

吴弭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们的女儿会竞选波士顿市长的职位。”

但改变她本来按部就班的人生轨迹也恰恰是她的家庭。就在吴弭顺利获得一个前途无量的工作机会时,她接到了妹妹的一通电话:“我们需要你回家,马上。”

2021年11月2日,波士顿市长当选人吴弭在她的选举之夜派对上向支持者发表演讲。周二,波士顿选民首次选出一名女性和亚裔美国人担任市长,市议员吴弭将出任该市最高政治职位。(AP)

在家门外,她看见母亲站在冰冷的雨水中,一只手打着伞,另一只手拖着行李箱,等一位司机过来接她参加一场秘密会议。她的母亲患上了思觉失调症。那一天在家门外的车道上,无论她如何哀求母亲都不肯回到房间里,她的母亲对她说:“你不再是我的女儿了,我也不再是你的母亲。”

这一时刻成为吴弭人生的十字路口,父母为她所写好的完美的人生剧本,就此分崩离析。而22岁的吴弭也再一次被迫和政府“打交道”。由于父母在高中时分居并最终离婚,她成为一家之主,申请对家中最小的妹妹(当时年仅11岁)的法定监护权,带母亲接受精神治疗,还开了一间小茶店,为母亲未来做打算。

今年7月,吴弭接受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的记者采访,谈到经此一劫,她深刻的体会到了美国社会保障体系之复杂,给妹妹申请学校补助手续之繁琐,以及做生意等遇到的种种困难:“任何需要帮助和资源的地方,都有无形的障碍需要跨越。”她知道,她所感受到的艰难和挣扎亦是许多其他波士顿家庭面临的困境:“当我有机会能为更多家庭打破障碍,我不得不将责任扛在肩上,这仿佛是下意识的举动。”

2021年11月2日,星期二,波士顿市长候选人吴弭(中)在波士顿的罗斯林代尔社区投完选票后,和她的儿子卡斯(左)和布莱斯(右)在投票站外参观糕饼义卖。波士顿选民星期二前往投票站,在民主党人吴淑珍和安妮萨·埃塞比·乔治中选出市长。(AP)

“不愤怒也不大声”

从一位彻底的圈外人到从政,吴弭有太多门槛要跨过。2016年她当选市议会议员,自此以后就在许多人心中树立了出身哈佛的“政策呆子”(policy nerd)的形象。低调是父母给她的言传身教,说话总是轻声细语,行事有条不紊——这些特质对于一名议员而言未必是好事。但她逐渐以对政策等事务的专注赢得了人心。

她会出席处理琐事的会议、在平凡细小的公共事务上深耕,比如解决城市下水道和坑洞的问题。她对《波士顿环球报》表示,每一个微小的项目都是实现城市发展愿景的关键。

在此之余,此前曾是吴弭在法学院恩师的知名民主党参议院沃伦(Elizabeth Warren)给她带来很大助力,不仅让她参加自己的竞选工作,积累经验,并在竞选期间给她充分的支持。而吴弭的努力也没有让沃伦失望,她是波士顿最早一批通过上门拜访和打电话争取选票的人之一。波士顿前市长、后任联邦财政部长康诺利(John R. Connolly)称赞吴弭“对波士顿的边边角角有着过目不忘的记忆”——“她可以告诉你阿尔巴尼亚人在罗斯林戴尔的六个社交场所。”

这是2016年1月13日,波士顿市议会主席吴弭在市政厅主持会议。吴当选为理事会首位亚裔美国人主席,创造了历史。(AP)

吴弭自知自己的劣势:"我不高,不是男性,不愤怒,也不大声",但或许恰恰是这样务实的态度,为她赢得声誉和民心。

亚裔政治家的突破

吴弭的成功当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波士顿近些年人口结构的变化。这个城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白人居多数的城市,但如今已经是少数族裔占多数,其中黑人和拉美裔居民各占人口的19%,亚裔占11%。虽然如今波士顿这个城市愈发左倾,但历史上,波士顿曾有着沉重的种族隔离历史,在上世纪70、80年代经历过白人市民暴力反抗校园种族融合政策。

自1822年建市以来,经选举出任波士顿市长的清一色是爱尔兰裔、意大利裔等白人男性,而吴弭,这位出身哈佛大学法学院、曾经的政治圈外人却打破了这一传统,不仅赢得选举,更以30%的票差将竞选对手遥遥甩在身后。即便考虑到人口构成的变迁带来的的天时地利,这一成就还是让人为之惊叹。

2021年10月23日,波士顿市长候选人吴弭(左)在波士顿竞选活动中接受媒体采访,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马萨诸塞州民主党)在现场观看。波士顿历史性的市长选举正在进行提前投票。波士顿市议员米歇尔·吴和同为议员的安妮萨·埃塞比·乔治竞争。(AP)

可从美国全国来看,尽管亚裔是增长最快的选民群体,却同时也是政治代表最少的族裔。根据选民数据调查研究机构Reflective Democracy Campaign今年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截至去年中,亚裔及来自太平洋群岛的美国人占人口的6.1%,但在全美各级政府民选官员中却只占了0.9%,这一差异在联邦以外的州、县等地方政府尤为明显。

但一家支持亚裔竞选的基金会(亚太裔美国人社区基金会AAPI Victory Fund)主席Varun Nikore对此心存希望,他认为吴弭以及另一位亚裔后选人Aftab Pureval在俄亥俄州取得的胜利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在地方层面意味着美国迎来了新的一天”,“对于更多亚太裔美国人来说,这是一条通往公共服务领域的新的路径。我认为这对那些有地方公职追求的人来说这会是一座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