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不知道的“蜡像恐怖史”:曾专用作巫术、丧礼瞻仰遗容替代品

撰文: 狂丸研究所
出版:更新:

时至今日,蜡像依旧是一件不寻常的艺术品。人们观赏蜡像的时候,总觉得是透过作品,在看本尊停留在时间洪流某一刻的定格。一般来说,能被制成蜡像并入驻蜡像馆的作品,它们的本尊都是颇有名气的人物,因而,与蜡像合照一张也是不少追星人的愿望。

那么,这种可以以假乱真的人像仿制艺术品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蜡像又是因为什么而诞生于世的?据说之前它被用于丧葬和诅咒?狂丸去扒了一波蜡像的前世今生,好家伙,直接被蜡像的历史带到了公元前……

公元前,蜡像是丧葬用品?点击了解更多及浏览逼真的蜡像作品▼▼▼

+37

起初,蜡像的诞生是用于丧葬的。在古巴比伦、古埃及、古罗马和古希腊都曾出现过蜡像制品。那时的蜡像,只是以蜡为原料制作各种动物、人偶、护身符等,并不要求仿真。当时的人们认为这些蜡制品能够通灵,所以会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蜡像内,然后伴随著亲人一起埋入土中。

而蜡像模型在古罗马人的世界观中,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古罗马人会用蜂蜡制作祖先的面具,他们坚信蜡像面具拥有神力,逝去的亲人会通过面具与祖先沟通。这些面具被称为“虚构遗物”,会由职业哀悼者在葬礼行列中佩戴,或在特殊的重要场合中进行展示。平时面具会由当时的贵族家庭保管,这也是当时贵族的一项特权。也是自那时起,古罗马人尝试让蜡像面具变得生动逼真一些,他们认为,面具如果与死者越相像,那么获得的神力就更强。

到了中世纪,蜡像才有身体

人偶蜡像与蜂蜡面具的制作,一直从古代延续到了中世纪。中世纪阶段阶段对蜡像的发展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甚至可以说,自那中世纪起,人们打开了现代蜡像艺术品的大门。蜡像终于开始追求完整度,拥有身体了。

中世纪的蜡像有两种用途,第一种仍被用于丧葬领域。在当时的葬礼上有一种风俗,就是会在棺材顶部展示尸体。但这些尸体在炎热的天气下久置后,就成大问题。于是,以蜡像代替尸体成为了当时社会名流葬礼仪式中最受欢迎一种方式。他们会制作逼真的蜡手和蜡头,并为蜡像的身体填充稻草,让它穿著死者的衣服,从而以蜡像代替尸体,陈列在棺材或坟墓的顶部。第二种用途是用于巫术,中世纪的蜡像被赋予了诅咒的能力。在这一时期,人们会把自己憎恨的人制成蜡像,然后用长针刺入诅咒人的蜡像内,期望对方会因此获得同样致命的伤害。

【延伸阅读】迪士尼3年秘密打造真实Marvel英雄 背后是一个70年历史神秘组织(点击放大浏览)▼▼▼

+33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蜡像开始向艺术与医学领域靠拢。为活人制作蜡像的风潮在当时的王室中盛行。国王与王后们摆好姿势,让蜡像师收集其面部与身形的数据,然后为他们塑形。然后,王室会把自己的蜡像拉到全国各地,用以展览。法国、英国、俄国等王室成员是这股风波的狂热爱好者。到了18世纪,蜡像馆出现。 1770年,法国开设了第一个临时蜡像展馆,里面陈列的蜡像与现在的蜡像已经非常接近。

1835年,著名的杜莎夫人蜡像馆在伦敦永久建立。自此,蜡像展馆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时代。入驻展馆的蜡像,会要求细节更加精致。因此,蜡像的头部包含的工序最多,一般是脱离于躯干单独创建模型的。蜡像师会先制作头部粘土模型,然后再创建一个头部的石膏模型。之后,他们用热蜡填充中空部分,让蜡冷却,使厚蜡层变硬,再拆掉石膏模型。接下来是填充毛发。蜡像师会通过精细比对,找出相同的头发、眉毛、睫毛,然后一根根手工植入。最后是上妆精修阶段。蜡像师使用多层颜料,反复调试出正确的肤色,通过上妆突出面部特征。最后为蜡像挑选合适的衣服穿上,一座蜡像便完成了。

如今200年过去了,我们制作蜡像的流程基本没有变化,大框架内的制作工序仍旧保留了杜莎夫人时期的方式。只不过,现在的蜡像作为艺术创作,不再追求百分百还原。有时,蜡像师也会遵循客户的合理建议,进行一些定制化更改。所以,如果狂丸有机会被做成蜡像,那我的愿望就是——头发给我多来点!

【本文获“狂丸科学”授权转载,微信公众号:kuangwa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