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监控・下|规范数据管理:政商待答的迫切问题
“如果我们要跟病毒跑得一样快,我们不仅要在第一轮中追逐成功……追逐病毒接触者的接触者是更为关键的要略。”越南国家卫生暨传染病研究院流行病学家Pham Quang Thai受访时说。越南的抗疫成效领先于东南亚地区,去年12月前更录得连续89天本地零确诊纪录。疫情初期,当地卫生部门通过分析民众在Facebook和Instagram等社交媒体的数据,有效追踪病毒传播链。权威科学期刊《自然》(Nature)也对越南的个案追踪效率予以肯定。
除了越南,中国内地、以色列、俄罗斯、台湾等地政府也有实行类似做法。但有些国家反其道而行,如中欧的斯洛伐克,当地宪法法院以保障个人私隐为理由,颁令禁止当局采用部份用户数据进行追踪。
科网寡头同步整改
其实,自进入大数据时代,以科网公司为首的数据管理者一直都以不同方式拥有着人们不同范畴的个人资讯。以内地的“健康码”系统为例,大多数民众使用的都是阿里巴巴和腾讯所开发、早在疫情之前便已具雏型的“健康码”应用程式插件。在疫情期间判定市民健康状况的标准,便是建基于手机定位行踪、金融机构支付资料、交通记录、用户自我填报资料等精确数据。可以想像,掌握海量民众资讯的阿里巴巴、腾讯等科网公司,已极度深入每个人的生活细节。
科网公司能够以各种前沿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获取用户个人资讯,本身是科技创新的表现。正面来看,基于用户个人生活数据,如地图定位、消费信贷记录、网络搜寻历史等而推出的演算法社交内容、目标性广告等当代网络工具,无疑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但是,倘若这些数据由极少数科网寡头高度垄断,就会出现数据管理者权力过度膨胀的问题。更甚的是,用户数据在当代互联网经济时代是最重要的私域资产,当这些资产变相成为了少数科网寡头的“公司资产”,便会形成一个非建基于公平、公开原则来运转的互联网社会秩序。
在数码监控技术未有因疫情而获得大规模现实场景应用之前,普罗大众对数据管理者究竟掌握多少资讯大抵都不甚了解,对相关操作的认知也流于皮毛。但各地政府在疫情下使用各种数据去追踪感染者,意外地让大众认真反思大数据的力量及潜在威胁。
这一年来,全球各界逐步意识到科网寡头垄断数据之泛滥,需要作出必要的应对限制:既然数据管理者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就应受到规范。
去年7月,美国众议院就举行了一场反垄断听证会,传召了美国四大科网公司苹果、Google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Amazon)和Facebook的行政总裁,通过视像会议(多方视像会议本身也是触发用户私隐争议的标志性“疫下科技”),遥距接受议员质询,一系列反垄断官司也陆续展开。在大西洋彼岸,欧盟对规管科网公司管理数据更加不遗余力。去年12月中,欧盟公布《数码市场法》(Digital Markets Act,DMA)及《数码服务法》(Digital Services Act,DSA)草案,试图加强监管科网公司,并确保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例如要求指定科网巨企要与竞争对手及监管机构分享指定数据、提高违反相关规定的罚款等。据报道,符合新规定的科网巨企包括美国的Facebook、亚马逊、苹果、Google、微软、Snapchat,中国的阿里巴巴、字节跳动,韩国的三星,以及总部位于荷兰的美资旅游公司Booking.com。
至于在中国,监管机构近期也加强对科网巨企的监管,更直指一些互联网平台企业肆意利用其垄断性的市场优势,收集用户消费习惯等生活数据,并阻碍其他中小型竞争对手进入市场。早于去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其后各市场监管部门连出重拳规范互联网经济秩序,包括后来对阿里巴巴启动之反垄断调查、腾讯旗下支付业务涉违规罚款等,京东、美团、拼多多等科网巨头在数据管理与产业垄断的问题上亦愈发受压。
问题关键在于信任
与此同时,规范的对象不应只限于私人科网公司,公权力本身也可以是数据管理者──各国政府在疫情期间启动的数码抗疫工作便充分展现到这点。
在这段非常时期,运用个人数据协助抗疫无可厚非,关键在于政府在采用民众个人数据时是否尊重个人意愿、过程是否透明。只有在有民意授权的前提下,政府所进行的数据监控工作才可奏效(effective)及具正当性(legitimate)。当人民信任政府,才会乐意与政府有限度分享个人数据及行踪,甚至主动“打卡”配合,最终的抗疫成果也全系于此。
无论如何,疫情促使互联网时代下的个人数据管理变得更透明化、规范化的契机。在未来,数据管理改革理应继续进行,增强对数据管理者的法制监管及规限,相关法律条文的释义也需要更加具体,让各界皆可明确适从。当各地专门针对数据管理者的权力制衡机制变得成熟时,全球各地甚或可互相参照,协商成立国际性组织或监督委员会,制定统一且容易适从的数据管理监管系统、反垄断法规及伦理道德规范。
(节录)
上文节录自第248期《香港01》周报(2021年1月11日)《大流行实现五类智能监控 揭示大数据下众生相》。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