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O】脱欧首相的难题:帝国主义作祟还是忏悔?

撰文: 毛咏琪
出版:更新:

作为带领英国脱离欧盟的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扩充“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权利、为持有人开通成为英国公民的途径,牵涉到敏感的“居英权”议题。今日的英国政府背负殖民时代的历史包袱,处理BNO问题俨如一场赌博,也是英国从昔日帝国蜕变过来的重要一章。

相关阅读:【BNO】逾廿载焦虑未远去 英人怎看港人居英权?

2016年,约翰逊宣布投入“脱欧”阵营,欧盟移民问题为整场脱欧公投的重中之重。去年约翰逊在大选期间承诺,如果顺利连任,将会阻止欧盟移民“把英国当成自己的国家”,重拾对移民的严格管制,像奥地利引入计分制,让最优秀的专才来英定居,低技术人员只能取得短期签证,只可从事人手短缺的行业。

今年2月,英国正式脱欧,该番针对欧盟移民的说话言犹在耳,有关BNO港人权利的讨论再次进入西敏宫:是否“接收”30多万乃至300多万BNO合资格持有人。后殖民时代充满争议的“居留权”(right of abode)问题,再度成为切切实实的议题。

英国明年1月1日起将允许BNO护照持有人申请五年签证,再留英多一年后可申请英籍。(资料图片)

属地公民的居英权争端

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还包括了混乱的《国籍法》(Nationality law)。在二十世纪之初,英国的《国籍法》相当简单,所有在大英帝国领土出生的都是英籍人士(British subject),而所有英籍人士都享有在英国居住的权利。然而,随着二战后英国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大英帝国演变成英联邦,而这些独立新国家的公民在1962至1971年间大批涌入英国本土,引起本地恐慌。

因此,英国政府于1962年起祭出修订,剥夺了联合王国及其属地公民(Citizens of the United Kingdom and Colonies, CUKC)的居留权,只有拥有至少一名祖父母为本土英国公民的属地公民,方可保留居英权。由于这批人绝大多数为白人,当时这一系列由保守党和工党政府通过的修订政策,也被指摘是种族歧视。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戴卓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领导的保守党政府主动修改《国籍法》,仅余的英国殖民地公民一律不再拥有居英权,当中包括把香港人归纳为“英国属土公民”(British Dependent Territories Citizens, BDTC),回归后就成为现时的BNO,《中英联合声明》的备忘录亦清晰列明这些英籍港人并不享有“居英权”。

约翰逊带领英国脱欧后,声言要重新审视移民政策。(路透社)

目前,英国政坛以鹰派占上风,支持对中国强硬、扩充BNO权利声音亦较大。就连在九十年代曾称香港移民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保守党元老谭百德(Norman Tebbit)都改口,在去年9月的联署信中,指当年英政府否决港人的居英权是“历史错误”,要求约翰逊政府扩大BNO权利,联署的还包括近130名跨党派议员。由此可见,约翰逊本身推出这项措施的政治阻力不大。

在英国政治精英眼中,修订BNO政策,一方面认为港人移民可能是一股振兴英国经济的潜力,另一方面也是彰显后脱欧的英国,并非一个具种族主义色彩的排外国家,勇于承担殖民帝国遗留下的历史责任,也是英国修补千疮百孔的《国籍法》的一次历史契机。就着英国进入后脱欧时代,英国政府今年1月推出多项移民政策改革,约翰逊7月初亦于《泰晤士报》及《南华早报》发表文章,对港人承诺将会进行“英国史上最大规模的签证改革”。

乌干达亚裔的历史启示

当然,英国政府“开放门户”的这份心思也是值得存疑的,英国自二战以后的移民政策屡次引起英国本地社会的巨大反弹。除了近年大家都相当熟悉的欧盟移民问题,基于解殖而引起居留权问题的一个主要例子便是乌干达亚裔(Uganda Asians)。

非洲国家乌干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脱离英国统治,独裁者伊迪阿明(Idi Amin)夺权后,驱逐英殖时期长居当地的亚裔人士(近六万名,主要为印度裔),要求他们在90日内离境,而且不得带走任何财产。时任保守党首相希斯(Edward Heath)在庞大的国际社会压力下,以道德及法律责任为由,接收持有英国护照的乌干达亚裔。

最终,约2.7万人通过“乌干达安置计划”,在1972至1973年间移居英国,不过,当时英国正值经济差的状态,而上万计乌干达亚裔来英“抢资源”,激发英国多处地区的反移民示威。这迫使英国政府不得不回应,把英国分成不同颜色区域,英格兰心脏地带米德兰(Midlands)的大城镇,包括伦敦大部份地区都划为不接纳乌干达移民的“红区”;只有苏格兰、新兴城镇与乡郊等划作可接收的“绿区”。

乌干达移民在过去数十年已证明他们对英国的贡献,推动了不少昔日的小城镇及亚裔社区的发展,也造就了不少成功故事,现任内政大臣彭黛玲(Priti Patel)的父母当年就是透过安置计划移居英国。

时至今日,英国若开放BNO持有人的签证,虽然透过计划赴英的港人,本身的社会地位或财政状况也许跟当年的乌干达亚裔并不相同,但英国本地的右翼反移民、种族歧视情绪仍然存在。特别在现今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加上短期内经济环境令人忧虑,亦恐助长当地反华情绪。对于英国推出BNO新政策,的确有部份英国人直言“不用客气,我们不需要更多带来病毒的中国人”。

(香港01制图)

捉不住的大英帝国影子

香港作为英国最后一块主要殖民地,回归中国二十三年,同时象征着大英帝国殖民时代渐渐远去。有部份英国人认为,保守党政府这次出手干预香港事务,已不合时宜,英国不应再重拾殖民时期的包袱。

如今英国的“帝国影子”仅剩下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在英国跟欧盟分道扬镳以后,英国显然努力地重新拉拢英联邦国家。然而,英联邦作为一个组织,架构却十分松散,仅是一个经贸合作及文化交流平台,谈不上有什么政治经济实力。作为前宗主国与前殖民地的关系,定会随岁月远去而淡化。

英国脱欧后,苏格兰蕴酿“脱英入欧”,联合王国前景未明。(路透社)

同时,英国放宽BNO港人权利,加上封杀华为之举,显然令中英“黄金十年”提早结束,跟中国关系恶化,对于英国自身发展的影响也有待观察。况且,放在约翰逊眼前的,还有蠢蠢欲动的苏格兰独立议题。

在7月的最后一周,约翰逊到苏格兰进行访问,宣布提供各项疫后复苏援助,被视为“回应”日渐高涨的独立呼声。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历史名誉教授戴维恩(Sir Tom Devine)形容,约翰逊来访此际,“独立风暴”酝酿正烈,联合王国正处于自1745年以来最脆弱的时期。联合王国在可见将来是否能维持完整?也会是这位脱欧首相当前一大难题。

上文节录自第226期《香港01》周报(2020年8月10日)《二十多年焦虑并未远去 英国人怎样看港人居英权新政》。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26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封面故事】白宫封杀TikTok微信 中美博弈再激起网络巨浪

【深度分析】立法会“真空期”方案的优与劣

与冯检基对话——97临立会对泛民的启示

假如司徒华在世 会被抗争派牵着鼻子“总辞”吗?

【科技.未来】遏制科技巨擘 反垄断攻防战

【BNO】二十多年焦虑并未远去 英国人怎样看港人居英权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