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革命.二】枪声一响改写了公民抗命 五年后何去何从?
自2013年11月尾开始的亲欧盟示威运动(Euromaidan),示威者在基辅市中心的独立广场持续占领三个月。不过,在运动末段的“血色二月”,示威者与警察的冲突已不限于间中埋身肉搏的对峙,已是子弹与血肉的横飞……(此为【乌克兰革命】系列专题之二)
实弹镇压 谁是开枪的人?
“在2月20日的早上,很多示威者都被狙击手射击……在这三天,有超过100人被杀害。” Mykhailo形容,亚努科维奇下台前的三天是整场亲欧盟革命最血腥的日子。人权组织其后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93天的乌克兰民主运动,一共造成125人死亡,65人失踪,1,890人受伤,绝大部份死者是在这场大规模狙击行动中被杀。
2月21日,因为狙击事件激起基辅民众愤怒,数以十万计的示威者在独立广场向总统府发出最后通牒,他们更达成共识,宣布若亚努科维奇拒绝在翌日早上10时前下台,他们将会以武力冲击政府。结果日出之前,亚努科维奇离开基辅,逃至俄罗斯寻求庇护。两天后,他被临时政府通缉,翌年因涉贪及挪用公共财产而遭国际刑警组织发出“红色通缉令”。
历时三个月的乌克兰示威运动,出现太多令世人震惊的现象:总统固执恋权,警力遭到滥用,民情遭到煽动,社会公约数在各方因素下消失殆尽,乌克兰在官民对立和大国博弈中被拉扯得四分五裂。即使亚努科维奇仓皇流亡,乌克兰临时政府提前于5月举行大选,亲欧派富商波罗申科(Petro Poroshenko)接任成为新一任总统,乌克兰却早种下内乱种子。
曾为俄罗斯属地、而且绝大多数为俄裔人口的克里米亚(Crimea),在俄罗斯的默许下于2014年3月中举行独立公投,同意脱离乌克兰,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大笔一挥,俄军立刻挥师,令克里米亚半岛自此划入俄罗斯联邦。
随后数年,波罗申科治下的乌克兰并不平静。在地缘政治上,乌克兰东部跟克里米亚有所相似,俄裔人口多,政治立场也偏向亲俄疏欧,并不承认那场反政府革命,跟基辅所处的西部截然不同。在克里米亚事件之后,亲俄武装分子与政府军在东部顿巴斯(Donbass)地区接壤俄罗斯边境爆发内战,顿巴斯战争至今仍未平息,持续的武装对峙让乌克兰国内的分离主义加剧。加上*马航MH17客机被击落事件、*异见记者巴布臣科(Arkady Babchenko)“诈死”案等,乌克兰新政府与俄罗斯的关系势成水火。
马航MH17空难事件: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alaysia Airlines)编号MH17客机2014年7月17日在乌克兰东部上空被导弹击落,全机298人罹难,俄制导弹被指用于袭击。直至今年6月,由荷兰领导的国际联合调查小组发表调查报告,指控3名俄罗斯公民及1名乌克兰人在背后策划事件。
巴布臣科事件:2018年5月29日,乌克兰警方高调公布,俄罗斯记者巴布臣科在当地遭俄政府派人杀害,岂料巴布臣科于翌日在记者会上突然现身。乌克兰国防部声称,此举是乌方与巴布臣科的计策,希望借此揪出暗杀行动的幕后黑手。克里姆林宫狠批这是乌方针对俄方的挑衅行为,而乌克兰制造“假新闻”查案的手法也备受争议。事件进一步突显波罗申科时期乌俄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
东西分裂 未竟的“自由之战”
波罗申科在2014年至2019年执政期间,始终未能带领乌克兰走出2014年流血革命的阴霾,亦因为受制于俄罗斯,国内经济迟迟未有复苏迹象,民主革命的核心诉求—入欧,亦没见重大进展。喜剧演员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今年的总统大选中轻易击败波罗申科与政坛老手季莫申科,成为新一任乌克兰总统。他主张亲欧盟的外交路线,并承诺尽快结束东部内战。
首都基辅的广场革命虽曲终人散,但当初抗争群众对一个“美好的乌克兰”的期待依然未竟,经济停滞、物业市场低迷却成了乌克兰人担忧的现状。新总统泽连斯基的崛起,夹杂了民众对国家的愤恨与无奈。
新政府治理下的前路会否光明,这已经不是乌克兰民众所思索的问题─旧路已然回不去,前路未知,或许反而是当下最好的试炼。
上文节录自第175期《香港01》周报(2019年8月12日)《凛冬烈火过后 乌克兰人未竟之梦》。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