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银风暴】在“现金情意结”的德国 FinTech将如何挑战银行业?

撰文: 毛咏琪
出版:更新:

德意志银行上周宣布大规模重组,包括全球裁减1.8万员工,又关闭美国证券交易业务,结束三十年的华尔街金融巨鳄的美梦。德银危机揭示了欧洲传统银行业的苦况,无独有隅,来自德国的网络银行N26正准备要越洋大展拳脚,近日也正式登陆美国。
在“现金至上”的德国,不少金融科技(FinTech)新创早已蠢蠢欲动,希望打破德国官僚及传统现金交易的束缚,开拓“无现金”交易趋势。

德国人爱用现金,超市收银员对找续现金也十分熟手。(Getty Images)

简单而言,N26提供的服务就是一个网上银行APP,每位客户都拥有一个免费的现金帐户(current account)及一张签帐卡(debit card)。它成立于2015年,翌年获发欧洲全银行牌照后,在欧洲已累积350万顾客,包括德国、英国及法国等24国,今年初估值更刷新至27亿美元,所以已是欧洲身价最高的FinTech初创之一,背后投资者包括PayPal共同创辧人Peter Theil旗下的Valar Ventures,李嘉诚的维港投资(Horizons Ventures)、腾讯、纽约的Insight Venture Partners、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等,总投资额超过5亿美元。

N26的美国业务与加州圣地牙哥Axos银行合作,正式推出后会先向等候名单上的十万用户提供服务,并于今夏稍后全面推出。像德银一样,美国这个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也是N26瞄准的市场,亦计划于2020年在巴西正式推出。

有了网上银行,用户大概可节省到银行分行或柜员机的时间。(Getty Images)

或者不少人都知,德国钟情使用现金,到超市或便利店买东西,收银员“数散纸”手势熟练。Merchant Machine网站去年一项报告显示,中国现时是全球手机支付的领先者,手机银包的使用率达47%,美国的使用率则为17%,排名第七,德国则十强不入。根据欧洲央行2017年的报告,德国人的银包里平均带着103欧元(约908港元),远高于其他欧盟成员国(欧盟平均为65欧元)。

忠于现金或因疯狂通胀历史

德国经济学教授 Dorothea Schäfer认为,德国人的“现金情意结”或许是基于两场世界大战的经历,“无现金”的感觉或许会令德国人联想起纳粹时期的数字管理,包括经精密计算犹太大屠杀行动,因此在很多德国人眼中,夺走他们的现金,就等于剥夺去他们的自由。

1919年,马克已变得一文不值,儿童拿来作剪纸耍乐。(Getty Images)

N26的市场策略文编Thomas McGath也曾撰文,试图解释德国“现金才是王道”的现象。他提出,德国钟情现金,很大程度是因在历史上经历过疯狂的通货膨胀。在威玛共和国时期(Weimar Republic,1918至1933年),官方货币帝国马克(Reichsmark)变得一文不值,1923年更插水贬值至1美元兑4200亿马克,至二战时期,纳粹政权靠疯狂印钞来支持战争,令马克进一步贬值。直至1948年战后的货币改革,德国由帝国马克转换至使用德国马克(Deutschmark),德国人的身家已缩水九成。

1923年,疯狂贬价的马克多得要被销毁,这段经济不堪的日子也造就了希特拉的崛起。(Getty Images)

欧洲央行于2009年曾经进行一项大规模调查,访问了5万名受访者,发现这段恶性通货膨胀的历史,深深地影响着德国人的行为,包括对银行体系及国家财政状况的质疑及悲观,因此人们倾向持有现金,尤其是美元等外汇。更有趣的是,德国流通货币只有大约一成在市面流转,九成是被贮藏起来。

信用卡虽然方便,但德国人普遍不喜爱负债。(Getty Images)

网上银行推进“无现金”之路

另一个现象是德国人不爱负债,消费债务(consumer debt)极低,纵使他们经济实力是区内数一数二,但自置居所比例却只有四成左右,德国15岁以上人口当中只有36%拥有信用卡。就算拥有信用卡或签帐卡,都不代表你可以“一卡通行”,因只有六成消费点接受银行卡付款,覆盖率是欧盟国家当中最低之一。

不过,这个情况开始逐渐改变。McGath指出,银行卡使用率及交易点覆盖率有见提升,柏林的交通工具售票处亦陆续引入感应式信用卡机。

德银风暴也许令德国人对银行及金融体系信任更低。(美联社)

德银风暴某程度上显示了当地银行业问题累累,进一步动摇人德国人对银行及金体制的信心,就算有钱,或许宁愿收在家中,或者用来做生意。的而且确,类似N26这类网上银行降低了交易成本,快捷方便之余,付款也以是签帐卡形式操作,迎合了德国人不爱负债的“民族性格”,或许比传统银行更快地把国家推向“无现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