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Siri非仅Siri听到 智能设备记录一字一句 真人收听无私隐?

撰文: 梁凯怡
出版:更新:

智能语音助理是迈向智能家居的重要一环。不论是苹果的Siri、Google的Assistant抑或Amazon的Alexa,他们的存在都是为了让现代人的生活更方便:只要一声令下,智能语音助理便会为你完成任务,如打电话、查看电邮,甚至开关智能家电等。只是你有没有想过,Siri、Assistant和Alexa每天听到的一字一句,背后其实会传送给这些科技巨擘旗下员工,部分会由真人听过后,用作改良语音系统?意味你在浴室高唱的歌声、爱侣间缠绵的情话,甚至罪犯策划的阴谋,地球某处某人都可能一一听见。

Amazon在全球聘请数千人协助改善Alexa的系统,提升智能喇叭Echo的效能。来自各地的合约或正式员工会听取Echo收集的部分录音,然后转化为文字,加上注解,再将资料输入软件,令Alexa更有效回应用户的指示。

彭博社(Bloomberg)访问有份参与相关工作的员工,提到他们每天工作9小时,每人每更收听最多1000段录音。他们坦言,工作有时来得沉闷,但有时又会听到有趣的录音,如有女声在浴室高歌走音,或是有儿童高呼求救。甚至或听到与罪案有关的录音,但报告情况后,公司却指“事不关己”。

苹果公司亦有聘请专人分析Siri的录音。有关录音不会附带能够识别用户身份的资料,只会附设随机识别号码。(Getty Images)

科技巨擘:保密用户身份

Amazon回应指,公司只会抽取“极少量”Alexa录音作相关分析,令Alexa更了解用户指令。而员工亦无法获取用户身份资料。

苹果公司亦有聘请专人分析Siri的录音。根据政策,录音只会附设随机识别号码。

至于Google则表示,专人有可能听取Assistant的录音,录音不附随用户身份资料。公司同时会扭曲原声,令人无法透过声线辨认出用户的身份。

换句话说,不论你使用Android手机、iPhone抑或智能喇叭,你的一言一语在世上或总有“知音人”存在。

Android手机采用Google Assistant的智能语音助理系统。Google表示,公司处理录音时会扭曲原声,令人无法透过声线辨认出用户的身份。(Getty Images)

天罗地网 防不胜防?

一般情况而言,智能语音助理只会在察觉到“唤醒词”(wake word)时,例如“Alexa”、“Ok Google”或“Hey Siri”,启动录音功能。但有员工指,曾经听到部分录音起初是一段背景声,意味程式有可能误启录音功能。

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教授绍布(Florian Schaub)认为,一般人都假设这些智能设备在施展魔法自我学习,但事实是背后有人手参与。他续指,对于有关做法是否构成私隐问题,就在于有关公司处理资料时有多小心,以及如何提供资料予员工分析。

用户可以到Alexa私隐设定Google“我的活动”修改有关设定。Siri用户则只可以在iOS设备中,前往设定“Siri与搜寻”直接关闭Siri功能,并到“键盘”设定关闭听写功能,删除所有由Siri制成的录音。

(彭博社/英国广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