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仰光遇上日本JR(上)——跨越半世纪的铁道行
12月,仰光市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塞车”,新旧交集的车子在路上左穿右插,没半点秩序可言。困在闷热的车厢更可谓痛苦非常,打开窗子,想要享受微弱的冷风,却难免弄得一脸灰尘。文、摄:毛咏琪
缅甸,在1970年代以前与香港同属英国殖民统治,汽车也是右軚的。但自军方独裁领袖奈温(Ne Win)上台后,一夜间全国汽车都得靠右行驶,改用左軚车。交通乱象持续至今,马路上挤满残旧的二手右軚巴士,也有簇新的左軚私家车及的士。塞车塞得不耐烦,这边厢乘客随时在马路中央上落车,那边厢跟车僮站在没门的巴士上,突然吐出一口红色的槟榔汁,形成奇特且惊险的交通景象。纵使缅甸政府以安全为由,今年起禁止再进口右軚车,但不少驾驶人士宁愿在限期前赶买疯狂涨价的日本车,也不想买韩国及大陆车,笑言“早已习惯超车前响按一下。”
2011年改革开放后,外资大举涌入,短短数年缅甸经济得以迅速起飞,为仰光市的天际带来转变。每夜华灯初上,商场与五星级酒店的灯光映照着马路另一端漆黑一片的燕子湖。可浮光却未有照耀缅甸的另一角落,国内基建配套长期落后于发展速度,交通仿佛是她的发展缩影,道路规划不足以应付车流遽增,酿成仰光一天到晚大塞车的困局。不愿被汽车困住半天的当地人,也会选择乘搭市内的循环线火车(Circular Train)。
缅甸铁路因“旧”成名,成为一种今日少见的独有风光,来到仰光的游客不得不亲自来到火车站朝圣。踏上火车桥的木阶,木板吱嘎吱嘎作响,然后穿过一道不起眼的小拱门,便是仰光市的铁路。月台上有带备油锅的小贩售卖炸点心,也有人早占了石椅摆卖生果、蔬菜,由于月台都是自由出入,大家都是自律到票站向职员买票。不久之后,一班JR列车沿着铁路缓缓驶来。没看错,那是一辆日本的JR列车。
那JR列车陈旧得叫人惊讶,连目的地牌子还是写着“松阪—鸟羽”,车顶上排出的柴油废气把车身染得乌黑,看来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火车要驶到哪里。列车保留了日文告示,有的也印有日本及缅甸国旗,以示两国邦交。不过,不少列车的车门早已不翼而飞,车未停定,乘客已赶紧“跳车”,穿着笼基(缅甸人穿的筒裙)、脚踏人字拖的缅甸男子,一个马步便轻松攀上火车,月台与车厢都成为商贩叫卖的地方,好不热闹。
仰光循环线由英国前殖民政府兴建,这套双轨列车系统在1954年落成,今日仍是当地平民最常搭的交通工具,连接市中心及市郊地区共39个站,路线全长只约46公里,整趟车程却历时三小时,对香港人来说可说是“龟速”。穿梭这条铁路的,不少都是我们眼见那种由日本捐赠的二手列车,启用迄今逾60载,惟循环线铁路一直未有电气化,仍以柴油推动。而且,由于路轨残旧失修,列车行驶时少不免左右摇晃,须有心理准备,这是一趟颠簸的旅程。
不过循环线胜在“够贴地”,单程车票最便宜的只索价200缅币,即大约1.1港元,或许正因为收费便宜,每日乘搭人次多达10至15万,小贩也可携同大包小包的货物、樽装水,甚至一箩一箩的蔬果运到车上,走遍各卡车厢以至市内不同地点摆卖,游客也慕名而来,藉这趟异常缓慢的铁道游,窥探缅甸人民的真实生活。
点击看文章下半部:在仰光遇上日本JR(下)——高铁时代里停留昨日的缅甸
上文节录自第47期《香港01》周报(2017年2月13日)《在仰光坐上日本JR 跨越半世纪的缅甸铁道行》。网上标题及内容由编辑重拟及更新。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