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死之后】人情淡薄 日本老人在“无缘”社会中孑然消逝
“缘”是指日本传统社会中的三大“缘”:血缘、地缘、社缘。血缘,是家人之间的亲情;地缘,是指因地理亲近而建立的邻里社区关系;社缘,则是血缘、地缘以外的社会关系,例如学校、职场等。当三大“缘”都失去了,这便是个“无缘社会”。如今,甚至有一个新创名词叫“无缘佛”,用来形容在家孤独逝世、身份明确却无人认领遗体,亦无人拜祭的灵魂。
上文提到,因为少子化和家庭结构改变等因素,日本每年约有三万人孤独地离开人世,部分人就是“无缘佛”。日本女作家菅野久美子就这个愈趋普遍的现象,写了一本名叫《孤独死大国》的书籍,深入探讨该问题。
菅野接受《香港01》访问时表示:“许多‘孤独死者’一辈子做一份工,退休后跟唯一的社群断了联络,又难以重新融入新的社区。特别是离婚或没结婚的人,他们的处境会更加孤立无援,这是必然的事。”
面子攸关 有事不求助于人
菅野又补充说:“离婚或单身男士是孤独死的高危一族,出事机率比单身女性高出一倍,死后被揭发的时间亦比女性长一倍。这是日本男士的通病——没有宗教信仰、不善沟通、在职场以外基本上没有朋友,万一出事了,也求助无门。”
东京大学生死研究学者一之濑正树认为,男士孤独死的情况比女士普遍,或多或少跟自尊心有关。他向《香港01》表示:“为了顾及尊严和面子,他们不常向别人求助。”
的确,不少日本人非常在意别人的目光,这是为什么很多失业汉每天如常西装革履出门,然后到公园呆坐,中午领取慈善团体的免费饭盒。同时,普遍日本人也不惯为别人带来麻烦,他们自小被教育自己的事自己处理,因此一些老人家即使并非膝下无儿,都会认为:“还是不要为孩子添加麻烦了。 ”
一之濑又留意到部分人因为孤独而变得消极,甚至出现自我忽视(self-neglect)的心理状态,“很多独居人士故意不照料自己,平日不打扫卫生,任得自己住在垃圾屋内,生病又不去看医生等,这都会令孤独死个案增加。”根据日本一个智库NLI的研究发现,孤独死案例中,有八成人生前曾陷入自我忽视状态。
西方个人主义水土不服
至于如何解决孤独死的问题?没有人知道绝对答案。不过日本有些地方政府已开始加派人手,定期探访独居长者,又呼吁邻居之间互相照料,发现问题时及早伸出援手。不过,菅野对此表示悲观,她认为文化不会在一朝一夕改变,日本人还是会继续现有的生活模式,“尤其住在城市的人,要真正与别人联系是很难的事。”
一之濑亦有同感,他说:“唯一方法是改善邻里关系,可是坦白说,我有点悲观。加上日本社会普遍都接受孤独死这种死法,并不觉得是件可悲的事,甚至将孤独死跟古时日本人最崇尚的‘隐遁’(即隐居,是佛教经典理论八正道推崇的修持方法)拉上关系。如果大家根本不认为是个问题,这又怎能得到解决?”
作为一位哲学家,一之濑还认为孤独死源自社会的冷漠,而社会的冷漠是因为对西方个人主义水土不服,而解决方法就是反思死亡。“自从19世纪,西方个人主义传到日本,原本奉行集体主义的日本人开始拥抱新思维——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为自己的一切负责。或许日本人未能完全消化个人主义,以至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甚至导致孤独死的悲剧……要解决问题,第一步就是要反思死亡——死亡是什么一回事?死亡有害吗?寿命又是否愈长愈好?”
上文节录自第128期《香港01》周报(2018年9月17日)《在“无缘”社会中消逝》。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