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巴塞“落闸”恐变主题公园 过度旅游恶果愈见严重
弥敦道只剩下珠宝店,大街只剩下药妆店,小本经营的店舖难以立足。这是香港“过度旅游”的后果。
近至东南亚泰国、菲律宾,远至欧洲威尼斯、巴塞罗那,遍地都是旅客踪迹。游客愈来愈多,以游客为目标顾客的商店餐厅也愈开愈多。旅游业旺盛却苦了当地居民,部分人甚至迫不得己要离开这片喧闹之地。甚至有地区政府开始“落闸”抑压游客数目的增长,但反应好坏参半。
“过度旅游”究竟是谁的错?
世界变了样 This city is dying
“旅游正杀害我的家乡。”意大利威尼斯一名街头画家如此形容“过度旅游”的恶果。而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旺季期间,每天都有4至5艘游轮抵港,数千名乘客同日涌入市内。著名拉兰布拉大道(La Ramblas)迫满旅客,居民没法在布格利亚市场(La Boqueria)购物,连乘搭巴士等交通工具也成问题。
随旅游成本下降,加上廉航和Airbnb等新式商业模式盛行,旅游再不是现代人的奢侈品。其中在欧洲,2017年法国便接待近870万游客。
何为“过度旅游”?有学者为这个新兴词汇作以下定义:过量旅客增长导致地区挤迫,当地居民要承受短期或季节旅游旺季的后果,为他们带来生活模式、设施使用、一般幸福等的永久改变。
政府“落闸” 居民拒让城市沦为游乐园
“自己城市自己救”,威尼斯政府早年已限制酒店旅馆数量,但亦无助抑制旅游业过份膨胀。到最近,市长布鲁尼亚罗(Luigi Brugnaro)甚至宣布于4月28日至5月1日长周末期间,于城内设置检查站,容许当地居民和持有Venezia Unica城市通行证的旅客使用优先通道前往部分地点。船只和车辆也受同样限制。布鲁尼亚罗更指,或会在未来旺季或周末期间采用同样措施。
政府为市民设想,想尽办法为他们谋幸福,理应好评如潮。但当地居民反而却发起示威,抗议政府设置检查站,不希望城市沦落为主题乐园。“是的,他们应该控制旅客量,但他们不应该关闭威尼斯。我们是一座城市,不是主题乐园。”面对同样情况,巴塞罗那市议会旅游局议员科洛姆(Agustí Colom)也担心城市最终会“走样”,导致部分地方如圣家堂沦为游乐园。
抑压旅游业的同时,也让从事旅游业的民众面对一定压力。欧债危机爆破后,多国依赖旅游业复苏经济,但当时政府却未有考虑到背后会带来的恶果。据统计,欧盟现有1200万人从事旅游业,每10间非金融企业便有1间依赖旅游业获利。因此,当威尼斯政府提议为圣马可广场(San Marco Square)设入场门票时,商店店主极力反对。游轮业也养活5,000人,要让民众留在威尼斯,就必须为他们提出足够就业职位,而政府也不能大刀阔斧地限制旅游业。
不可逆转的现实 由旅客个人做起
“过度旅游”是共同的责任,不管地区政府、旅游业、旅客甚至居民也在当中扮演一定角色。而旅客可以做的,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旅行模式,在旅行时寻找另类的选择。
旅游作家菲奇(Chris Fitch)形容,“愿望清单”(bucket-list)式的旅游更加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因为世界并不是静态的:“世界每一个部分都以不同速度、以不可预测的方式随时间转变,在某一年到访某处并不保证你认识明年当地。”他指,这种旅行模式某程度上也鼓励一种无知,让人以为单单到访首都城市便得以认识整个国家。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兼任讲师王剑凡博士则认为其实本来就不存在“必去”、“必食”、“必玩”等的事物:“旅人以经验之谈的角度来分享值得去的地方没有问题,但并不是‘老冯要跟’。”可以的话,避开旅游旺季、尽量使用陆地交通也是舒缓“过度旅游”的一种可行方法。不行的话,也至少可以对当地人表现多一份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