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德难民摘数学界诺贝尔奖 转眼却失去金牌 演活一波三折人生

撰文: 梁凯怡
出版:更新:

有数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费尔兹奖(Fields Medal),周三(1日)在巴西颁发。今届四位得奖者中,剑桥教授比尔卡尔(Caucher Birkar)的身世经历,为人所乐道——他是出生于伊朗的库尔德族人、也是入籍英国的难民。
他的成长环境,远远谈不上理想,经历战火,而他小时候花费大量时间做的事,就是耕田。
当他现在得奖成名、苦尽甘来,转眼间却迎来另一个意外,刚到手的14K金奖牌,竟在半小时后被贼人偷去,就正如他的一生,波折多多?

比尔卡尔(中)的奖牌被盗并不是颁奖礼的唯一意外。场馆屋顶周日(7月29日)晚发生火警,导致工作人员需要疏散。(视觉中国)

“费尔兹奖”在1936年第一次颁发,之后自1950年起,每4年颁发予最多4名40岁或以下的数学家。得奖者除了会得到一面奖牌外,也会获得1.5万加拿大元(约9万港元)的奖金。

这次的4名得奖者中,有一位是40岁、来自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的比尔卡尔,他于伊朗马里万(Marivan)出生,起初在德黑兰大学(University of Tehran)修读数学,随后2000年前往英国。一年后,他获英国政府批出难民资格,成为英国公民,并取得博士学位。

数学界诺贝尔奖:今届费尔兹奖4位得奖者分别为(左起)比尔卡尔、意大利数学家菲加利(Alessio Figalli)、德国数学家朔尔策(Peter Scholze)和印度裔澳大利亚数学家文卡特什(Akshay Venkatesh)。(视觉中国)

生活于战火之下 沦为二等公民的库尔德人

比尔卡尔的库尔德族人身份,令他更备受关注。他与很多同族人一样,生活一直没法过得安定。库尔德族人一直希望有自己的国家,但长年以来,独立建国的梦想未有实现,他们主要分散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居住。

比尔卡尔的出生地马里万,更是饱受战火催残的地方。1980年代,两伊战争爆发,令比尔卡尔的童年生活不一样,他形容学生时代是一段混乱时期,伊朗和伊拉克爆发战争,经济状况亦很差。他称:

父母是农夫,所以实际上我花了很多时间耕田。在不同层面,这都不是培养孩童对数学感兴趣的最佳地点。
2018年费尔兹奖得主之一比尔卡尔(Caucher Birkar)

他忆述指,是他的兄弟在年少时教晓他更高级的数学技巧。

库尔德族人生活于战火之中,在伊朗也遭视为二等公民。他们一直要求政府让库尔德人可以在政府架构内担任要职,希望学校可以教授库尔德语,又提出要有实际行动促进库尔德省份的经济发展。但以上的愿望也未能一一实现,而政府也未有向有关省份投放足够资源,间接导致当地失业率高达28%。

数学界诺贝尔奖:得奖者均可获14K金奖牌,以及会获得1.5万加拿大元(约9万港元)的奖金。(视觉中国)

消失的奖牌 犹如充满意外的人生

比尔卡尔周三站到台上接受掌声,他便形容,希望可以为全球的库尔德族人带来快乐。

我希望可以为世界上400万库尔德人带来苦中的一点甜。
2018年费尔兹奖得主之一比尔卡尔(Caucher Birkar)

但快乐却总是短暂的,不消半小时,他的奖牌却遭人偷走。据指,当时比尔卡尔将奖牌与钱包、手机一起放在公事包内,在接受祝贺时将公事包放在会场的一张桌子上,随后却发现公事包不翼而飞。场地保安人员寻获公事包后,内里的奖牌已不知所终。

也许就如比尔卡尔的人生一样,不管好坏,事情总不会按预定的情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