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专访】杀一只,少一只 人类让北极熊无家可归了?
挪威大陆与北极之间的斯瓦尔巴群岛,素来都北极熊的栖息地。上周六岛上发生了一宗北极熊袭击人类的事件。一个邮轮旅行团准备登岛,一名护卫率先上岸,被一只北极熊袭击,另一同行护卫立即把北极熊击杀。 北极熊在“自己的家”被杀死,事件令大众反思的,除了是游客乱闯北极熊栖息地的个别事件,还有就是,人类活动是否逐步把北极熊迫得无家可归了?
去年底,一艘生态观光船驶经俄罗斯东北面一个北冰洋岛屿─弗兰格尔岛(Wrangel Island)时,船上的旅客和同行的科学家们在离岸不远处看到岸上满布大堆白朦朦的生物。当船驶至更近的位置时,众人纷纷惊叹道:“没有言语可以形容眼前的景象”。
他们看到了一幕非常罕见的景象,远看就似草坡上有大堆绵羊:眼前的白色生物原来是北极熊,数量至少数百只、分布在岛上各处,岸边还有条搁浅的弓头鲸尸体,引来十多只北极熊争相觅食。弗兰格尔岛国家自然保育组织(Wrangel Island State Nature Reserve)总监Alexander Gruzdev也直言目瞪口呆。
这位来自俄罗斯的极地生态专家向《香港01》表示,当时有超过700只北极熊在岛上,通常记录只有约150至350只,最多的一年试过有600只,所以今次所见的数目有点惊人。Gruzdev解释,大量北极熊聚居岛上的原因,指在一个世纪前,该岛周围几乎长年被大雪覆盖,但现在八月夏天雪就会融化,浮冰群的边缘后退至更北的地方。
浮冰融化与北极熊之死
去年事件发生时,由于冰层迅速融化消失,而北极熊可以上岸的地方就只有弗兰格尔岛。近年冰雪在海上形成的时间较迟,以去年为例,要迟到12月底才出现,北极熊需要在水中游更耐,觅食亦更不容易。去年12月,刊登在《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的一张骨瘦如柴的北极熊照片,当时震撼了无数人。虽然《国家地理》杂志近日重申,没有证据显示该只北极熊是因气候变化,饿至濒死,但已有科学证据证明,浮冰融化和北极熊死亡有强烈关系。
这(气候变化)的确对北极熊造成不少困难,但牠们经已学懂在没有海冰的季节中生存。
全球目前大约有26,000只北极熊,虽然尚未被列作濒危物种,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指出,由于全球暖化、冰层融化、遭人类捕猎和人类污染的关系,北极熊的数目急遽下降;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亦已将北极熊列为易危物种(vulnerable species)。故此,外界近年日益关注北极熊所面对的生存挑战。
《国家地理杂志》去年底公开的濒死北极熊影片:
浮冰融化 小熊易溺死海中
近年全球暖化以及冰层融化令这种生活在北冰洋的生物饱受威胁。首先,虽然成年北极熊的身体构造能够适应严寒天气,但小熊的脂肪层仍不够丰厚,容易在水中失温,故母熊一般尽可能不让牠们落海。只可惜,随着近年冰层融化,令食物来源变得不稳定。成年北极熊被迫游更远的距离外出觅食,在这样的情况下,跟在身后的小熊往往会溺死在海中。
科学家指出,以目前北极海冰的融化速度,估计到2100年北极熊将会绝种。要阻止这个悲剧发生,需要人类在减慢气候变化作出更广泛的努力。与此同时,科学家正著手对牠们作新的研究,以帮助人类以崭新的角度了解这个物种,了解牠们更多将有助日后人类帮助牠们存活下来。
熊很少干扰人类
被问到能亲眼目睹逾700只北极熊是什么感觉时,Gruzdev认为每一次见到牠们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能够在一个地方见到这么多北极熊,肯定是其中一次特别的经验。但他强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机会见到熊。在一般的情况下,牠们很少会干扰到我们,即使是当牠们决定居住在我们周遭。
面对北极熊的严峻处境和全球暖化的影响,在生态保护区工作多年的Gruzdev却很乐观:“我是个生物学家,我相信所有的变化都是演化的一部份。当然,其中有气候变化。”从他的观察中发现,气候变化的确对北极熊造成不少困难,但牠们经已学懂在没有海冰的季节中生存。他重申:“但我不知道影响会如何。可以估计的事情很多,亦有令人担心的时刻,包括是否有足够时间让生物演化,适应环境转变和生存条件。”
地球历史上曾有几个不同的时段,但生命依然得以保留,Gruzdev说:“要保留我们的世界,首先必须保护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