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探测火星深处仪器 “洞察号”助了解火星及太阳系组成
美国太空总署(NASA)5月5日发射全球首个专门深入地表挖掘的探测器“洞察号”(InSight)至火星,希望解开火星的结构及组成,并了解太阳系行星内部是如何形成。研究人员指,这将填补一直以来,科学家对火星探测的最后一个空缺,可见“洞察号”任重而道远。
“洞察号”火星计划(InSight)全名为“运用地震调查、测地学与热量传送之内部探索”(Interior Exploration Using Seismic Investigations, Geodesy and Heat Transport) 。顾名思义,“洞察号”主要任务是探测火星内部,寻找火星地表下的秘密,而同名探测仪“洞察号”将会在为期两年的任务肩负这个重任。
“洞察号”特征:首个探测火星深处仪器
“洞察号”体积小巧,甲板约阔1.5米,离地面约一米,主要靠长达6米的“太阳能电池阵”产生电力。这部火星登陆器没有车轮,着陆后只能留在原地。
不过“洞察号”并非呆着不动,它降落后便会“落地生根”,靠一只长达2.4米的机械手臂,放置地震计及探热仪在火星表面。探热仪配备一个能挖掘地底约5米深的探热计,是首次有仪器能探测火星地表深处,亦是今次任务的重点。
机械手臂装上一个能拍摄彩色三维影像的相机,以及另一个广角镜头相机。“洞察号”登陆火星一小时内,就会拍摄首张照片并马上传回地球,一周内就能提供登陆区域全景图。
另外,“洞察号”还可全天候监测火星的天气及磁场变化。
“洞察号”任务:深入了解火星结构及组成
目前NASA已经能根据现有的火星资料,绘制整个行星表面,惟他们仍对这个星球的地底一无所知。“洞察号”任务首席研究员巴纳特(Bruce Banerdt)形容,今次任务将填补NASA对火星探测的最后一个空缺,帮助科学家们绘制火星内部的第一张详细地图。
过去的火星任务主要都是寻找生命迹象,亦即是寻找水源。不过今次的任务却折截然不同,是希望探测火星地震与地底热量传送,以深入了解火星结构及组成。
巴纳特指,由于火星的地壳活动少于地球,所以可望在火星地表底下,较易得到火星早期的数据。这除了让科学家了解火星结构,亦有助了解太阳系的行星是如何形成。
“洞察号”降落地点:必需“够无聊”
由于“洞察号”没有车轮四处走动,所以替它找到一个好的“落脚处”非常重要。
科学家指出,着陆的理想选择需要“够无聊”,简单来说就是安全可靠,不能太起伏,以免探测器被岩石夹住,也不能尘土飞扬让探测器陷入泥土中。
研究团队在云云的登陆地点中分析数据,将潜在着陆点由20个减至4个,最后选定西埃律西昂山(West Elysium Mons)。那是一座数十亿年前形成的火山,土质偏红,而且石块较少,惟研究团队指,埋藏在地表底下的岩石,仍有可能会阻碍温度仪向下钻深。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