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欺凌】传统方法宣告无效 防止网络欺凌由个人做起

撰文: 罗保熙
出版:更新:

在今天这个网络主导的世界,匿名留言、不记实名的论坛多不胜数,我们要打击欺凌,能做的其实相当有限。有英国研究人员近期更承认,以往打击欺凌的方法,例如当面对质、举报、学校惩罚施加欺凌者等,用来应对网络欺凌时几乎无效,因为传统方法并未充分考虑到网络世界与真实世界的不同。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研究人员去年9月在《自然》期刊发表文章,称虽然网络欺凌基本上源自传统欺凌,然而分别在于前者大多以匿名方式进行,受害人的遭遇和后果无法即时看见,加上没有时间或空间限制,令受害人缺乏安全避难所。受害人就算关上电脑,欺凌依然在网上继续进行。

研究人员表示,可透过科技公司采取主动,减轻网络欺凌的伤害,包括使用自动审查工具、举报机制等,但现今的程式未能杜绝所有网络欺凌行为。譬如用户可封锁特定人物的帐户、删除恶意留言,却难以阻止别人在个人帐户上的欺凌行为,或者被“人肉搜寻”或“起底”;一些讨论区或群组页面,例如facebook的Secret群组,多数是匿名性质甚至以虚假帐户留言,你一言,我一语,高谈阔论,殊不知一些批评言论、网络公审、张贴羞辱照片等行径已构成欺凌,只是欺凌者在网络屏障下,没注意自己的行为已对他人构成实质伤害。

相关文章:“舞”走网络欺凌 学者拍片吁多关注人的相同处​

社会上已有不少例子,可见受害者因遭受网络欺凌而走上绝路,当中不少是弱势的青少年。英国2月发表的网络安全报告(Safety Net report)访问了1,089名11至25岁的年轻人,当中近半人曾收过恶意或威胁性留言;三分之二人表示,即使在网上有任何不快,都不会告知父母;而高达83%人渴望社交媒体公司能多加管制网络欺凌。

网络欺凌没有时空限制,即使用户关闭电脑,欺凌事件依然继续发生。(VCG)

绝口不提令问题恶化

事实上,目前对网络欺凌的研究相当缺乏,无论是对受害人的心理健康、上网时间、对各个社交平台的相关研究等都有待探究。纵使我们缺乏深入认知,但绝非表示要因此坐以待毙。有网络欺凌问题专家认为,当遭遇网络欺凌时,应找信任的人倾谈,因为绝口不提往往令问题恶化,所谓“旁观者清”,他们至少可提供意见和支持。其次,虽然大多数网络欺凌行为并不违法,骚扰或威吓的行为却触犯法规,故大可备份相关的讯息证据,当网络欺凌的行为过火,也有证据交给警方调查和行动。

当然,更基本的还是作为一个社交媒体用户,要明白到自己的权利和责任。不少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近年会移除欺凌内容,甚至终止滋扰他人的用户。此外,部分平台容许用家设定私隐程度,避免不认识的人观看和留言,减低遭欺凌的机会。

网络欺凌问题专家认为,遭遇网络欺凌时应找信任的人倾谈,否则可能令问题恶化。(网上图片)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4月9日(星期一)出版的第106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