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Van兴衰|车主断供兼破产 “揾食车”牌价水斗水 的士含泪胜

撰文: 黄文琪 刘凯欣
出版:更新:

香港经济不景气,连带小巴牌价暴跌九成。近日更频传有车主因资不抵债索性“断供”。而再审视一众“揾食车”牌价,除了红van外,旅游巴及的士牌价亦齐齐插水,分别由高位大泻七成及五成。

《香港01》访问到多名车主,由他们讲述当前行业困境,从中再拆解各种“揾食车”,牌价抗跌力大不同之谜。

事实上,近年运输业竞争剧烈,司机老龄化,加上港铁网络延伸,如西港岛线通车等因素夹击,红van已甚难与港铁及巴士“争饭食”。屋漏兼逢连夜雨,小巴牌价受相关因素影响,更由2011年高达800万元,劈至今年70万元已有交易,可谓愈跌愈残,令不少车主生计受到严重打击。

以现时不足1,000个牌照计算,其总值即由最高峰时期的80亿元,跌至仅值7亿元。

4架红van全数沦负资产 入不敷支经营困难

当中,揹起4架红van负资产的车主、入行逾20年昌哥,可谓感受至深。他苦笑指,“第一架车我系2001年买,当时牌价300几万,畀咗10零万首付去供。𠮶阵谂系既然系揾食车,畀车租同人供,不如自己买嚟慢慢供,之后02年又再追买多架。最高一架红van牌价,我试过600几万买,依家全部都未供完,变晒负资产。”

他续称,现时欠缺司机入行,加上客源大减,令经营日益困难。“依家每月银行供款平均2万左右,最高一架车保费去到8万,即系每月平均6,000蚊。再加上牌簿8,000几蚊一年,仲未计维修杂费。计计埋埋,我谂每个月每架红van拉匀至少要2.5万支出。”然而,他无奈指,目前红van每更租金回落至仅约400至500元,每月最多有1.5万元收入。换言之,即每架红van至少需“倒贴”1万元。

昌哥透露外甥在新年前已经断供,被银行拖车兼正申请破产。(黄浩谦摄)

外甥悲观到断供 惨遭拖车兼申请破产

更惨的是,昌哥指自己是开旺角至慈云山线,已属行内较大竞争力的路线。但即使如此,但不时仍处于“有车无人租”的状态,故他需要自己亲身上阵“顶硬上”,“我一个人揸4架车,呢边落车、𠮶边又跳上去揸第架,日做10个钟,加快流转,目的都只系都系想接多啲客。”他又劳气谓,“其实无一个车主系想断供架,人人都想揾到食,我死挨烂挨都系想负返个责任。但依家环境太差,好多车主睇唔到希望,悲观到断供。”

他坦言,自己外甥早前亦有两架,由其父留下来的红van。不过由于供车太艰难,最终在今年过年前,已告投降。“𠮶阵姐夫600几万买畀佢,谂住等佢边收租边供。但息口太高又无人揸车,佢自己只系一个普通打工仔,顶唔顺,过年前断供,银行拖咗两架,依家仲搞紧破产。佢爸爸都无谂过爱佢变成害佢。”

前景难料 牌价逐年被阴干

的士小巴商总会理事长周国强表示,现时红van营商环境不断被扼杀,牌价在过去十年逐步被阴干,负资产车主占整体7成,大家犹如“死路一条”,看不到前景。“搞到今时今日咁,我甚至可以话政府对我哋唔住,要救红van行业,我哋希望可以增加客路,打入大湾区,批准红van可以申请出租车准许证,由香港市区直接经各个口或者港珠澳大桥去内地。而喺转牌红van车主可以缴交一次性恒常费用,贡献库房。”

龙威旅运近日将8条邨巴线缩减至2条。(龙威旅运Facebook图片)

“白牌车”打击旅游巴 抢生意又抢司机

生意惨淡是各行各业经营受阻的通病,旅游巴公司亦不例外。当中入不敷支,最终不得不缩减业务,导致旅游巴空置率急升,牌价自然一落千丈。

非专营巴士公司龙威旅运提供旅行团租车、邨巴、校巴等服务,收入近半来自营运的屯门区八条邨巴线。但该公司近日就将八条邨巴线缩减至两条,每条路线的班次减半。其负责人曾先生表示,九巴、地铁近年近年覆盖区域越来越多,邨巴生意大受打击,旗下的30至40架旅游巴,每个月倒蚀20万元,现时减少至两条线。他感叹:“大部分旅游巴都供紧,每个月死挨烂挨。”

除了邨巴生意惨淡,他又指,旅游巴生意亦大不如前,目前旗下已有一成旅游巴空置,“疫情前每日有600至800个旅行团,而家每日得100个旅行团,但全港有7,000架旅游巴去抢生意,根本唔够(生意)做”。而僧多粥少的情况,更导致司机人手流失,没有年轻人入行,公司司机年龄平均60岁以上,“后生都去揸Uber!”。

邓子强指旅巴牌价一直寻底。(资料图片/杨凯力摄)

旅巴牌“有价无市” 2000架车“被空置”

另外,“白牌车”越趋盛行,进一步蚕食本地旅游巴生意,形成恶性循环。香港巴士同业联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邓子强亦表示,“白牌车”抢生意又抢人才,年轻司机揸“白牌车”月入能达10万元,较入职旅游巴公司薪酬3万元多出近3倍。

他续指,目前本港约有2,000架旅游巴空置,搁置在葵涌货柜码头海关大楼外“旅游巴坟场”。其表示,停泊在内的旅巴一般已经“供完”,不少正待价而沽。但由于近年牌价一直寻底,惟“卖家永远想高,买家永远想低”,故一直“有价冇市”。

的士抗跌力较高 全因独特性难取代

至于的士牌价虽同样插水,但幅度为三者之中最小,可算“执返身彩”。拥有及管理逾百架的士的“幸运成”车行老板、人称“的士邦”的郑子邦就解释,虽然同受经济不景影响,但的士牌价抗跌力较高的原因。“的士最大唔同之处系点到点服务,有佢嘅独特性系度,好难有其他交通工具取代到,佢个business model同大型交通运输唔同,单系市区的士牌都有1.5万个,认受亦多啲。”

他续指,“虽然息口高低嘅因素都会影响的士牌价,但依家旅客开始返番嚟,多咗人截车,亦都多咗司机揾到食,所以(牌价)影响细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