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员工”忆元气锐变史 港寿司赢新加坡 回转变传送带有学问
香港热爱日本文化,视日本为自己的第二个家乡。提及港人最爱的日本料理,寿司绝对稳占榜首,食寿司可以说是例行公事。寿司店在香港亦比比皆是,但要说陪伴港人成长的寿司店,当然少不了“元气寿司”,不知不觉间它已经在港28年,算得上本港最长寿寿司店之一。
作为元气寿司“一号员工”,叶育康在元气香港区特许经营权被美心取得后继续留任,见证了28年来香港日式料理的演变过程,他感叹,寿司在港普及化,经过很多人、不同的品牌去创造出来,香港是日本以外,做日式料理做得最好的地方,甚至领先同时起步的新加坡,而寿司价格加幅竟然低过一碗云吞面!
香港人对寿司的喜爱,不容置疑。不过,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由本港第一间回转寿司店“元绿寿司”,到今时今日的Omakase(厨师发办)及外卖小店,香港人对寿司的接受程度亦历经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港28年的“元气寿司”当然亦参与其中,其一号员工、美心集团日式连锁餐饮业务总经理叶育康笑称,“香港人一开始只喺食三文鱼、加州卷”,并没有现时五花八门的寿司,元气寿司最初只提供刺身寿司,后期才有熟食寿司,“唔食生嘢的人嚟到冇嘢食,到而家老人、细路都啱食。”
港第一间日式餐厅 与地铁堪有渊源
提起寿司在香港的起源,叶育康缓缓道来,是因为地铁,香港才开始有第一间日式餐厅,“50年前在港建造地铁的公司喺一间日本公司,佢派咗好多人嚟香港,当时香港冇日式料理,所以邀请咗日本一间叫‘金田中’的餐厅嚟香港开店,招呼佢哋。”
随著时间推演,90年代初港人邓崇光开设了第一间回转寿司店“元绿寿司”,寿司店亦由此兴起,及后1995 年,“元气寿司”作为第一间日本过江龙回转寿司店进驻金钟,叶育康指, 港人对日本的喜爱日渐高涨,对寿司认知高、有要求,香港日式餐厅越做越好,寿司逐渐成为除中餐以外港人最喜爱的食物。
他感叹:“寿司在港普及喺经过好多人、不同的品牌去创造出嚟,香港喺日本以外,做日式料理做得最好的地方!”叶育康又指,在寿司发展上,新加坡与香港同时起步,但现时远不及香港,“新加坡至少落后香港五年。”
寿司价格加幅低过云吞面 较28年前仅多20元
更重要的是,寿司在港普及化,让食客有“口福”之余,亦减少荷包负担,叶育康称:“28年前(寿司店)人均消费80蚊,今日人均100蚊就得;对比食碗云吞面,28年前10蚊左右,今日可能30蚊,云吞面加咗3、4倍,但寿司加咗少少。”
同时,科技的进步亦令寿司成本下降,叶育康表示,最初寿司在日本很贵,回转寿司创造人参考中国圆桌的设计,提前准备寿司,摆上回转带供食客拣选,节省人力及时间,售价自然下降。
时至今日,为减少浪费及保持食物的新鲜,“元气寿司”的回转寿司带绝大部分已变身为高速传送带,叶育康表示,虽然高速传送带是回转寿司带价钱的三倍,不过亦是大势所趋,回转寿司带浪费很多食物,“一件寿司喺回转寿司带行咗好耐,就要被弃置”,现时客人落单后,才即叫即整。
高速传送带配上“小火车”造型的送餐设备,在某程度上保持回转寿司店的风味,叶育康指,可以刺激客人食欲,“香港人好钟意有食物喺面前行过,不过唔攞啫。”
无惧过江龙对手 或在港开至100间门店
寿司的普及和科技的进步,令到“元气寿司”有更多机遇,目前门店已插旗港九新界,总数达到76间,作为“凑大”元气的老臣子,叶育康对此感恩。他表示,元气多了很多空间开店,例如秀茂坪、慈云山、天水围,未来会继续翻新门店,视乎发展步伐,可能开至100间门店。
面对眼前层出不穷的过江龙对手,叶育康指,最重要是每位同事将元气当成“自己盘生意”,“以前一年做4次推广就足够,而家要做12次”,而“元气寿司”最大的优势便是口碑,“在港28年,已经家喻户晓。”
有口碑的同时,亦要留住食客芳心,叶育康表示,现时“元气寿司”一年推出逾100个新品,以及下午茶餐、儿童餐,他谦卑地说:“小朋友有大段成长路,希望可以继续成为我哋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