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推3万伙简约公屋 专家:似过渡性房屋“变奏”
【施政报告2022/施政报告/李家超/简约公屋】特首李家超任内首份《施政报告》,房屋政策仍是重中之中,推出多招增加土地及房屋供应。就公营房屋的供应,订立了多项目标,焦点是未来五年整体公屋供应增50%,由10.5万增至15.8万,当中包括在未来五年建造约3万个“简约公屋”单位。有专家不讳言,所谓“简约公屋”其实只是上届政府过渡性房屋的“变奏”版。
对于公营房屋的供应,《施政报告》订立多项目标。焦点是未来五年整体公屋供应增50%,由10.5万增至15.8万伙,同时首度对公屋综合轮候时间“封顶”,要求在4年内将轮候时间由6年大幅缩减至4.5年。另对新建单位面积“封底”,要求房屋实用面积不少于26平方米。
新推简约公屋 增公营供应50%
对于如何达到公营房屋目标,报告指,新推出的简约公屋,建议采用“设计及建造”模式和组装合成技术加快建屋,并决定利用短期内未有发展计划的政府和私人土地,在未来五年建造约3万个简约公屋单位,连同未来五年公营房屋供应为12.8万伙,即合共有15.8万伙。
李家超指,政府找到的土地建立公营房屋,比未来十年长远策略更多,完全可以满足需求。问题是供应时间不平均,前五年供应缺乏,填补前期的空缺,不应该任由“头轻尾重”,所以以创新思维,在传统公屋外加上简约公屋,属于特别措施。
泓亮咨询及评估董事总经理张翘楚接受访问时指,对于政府推出的简约公屋数量,抱有疑问,认为似是过渡性房屋的“改名”。他提及,上届特首林郑月娥已经表明会推出逾2万个过渡性房屋,质疑“简约公屋”只是过渡性房屋的“改名”。
不过,有团体认为,简约公屋由政府兴建及主导,较非牟利机构兴建好。因为非牟利机构缺乏相关的知识及技术,若由政府自己做,相信可以在速度、技术上有较好的处理。
上届政府落实建过渡性房屋2万伙
翻查资料,过渡性房屋在上届政府已经提出。前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今年6月指出,已经有逾5,200个过渡性房屋单位投入服务。当中,包括元朗博爱江夏围村的项目。计及来年和预计2024年落成的单位,加上正在研究的单位,过渡性房屋总数已逾2.1万个。
现时本港的过渡房屋项目,由政府、私人发展商及社福机构资助发展,不少采用组合屋技术。项目分别在葵涌业成街以及深水埗英华街旧区等。相信今次“简约公屋”的转变,主要是反映政府的角色会变得更具主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