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下试“七算” 汇改后第三轮贬值潮杀到 今昔原因大不同
中国最新公布的上月制造业数据再陷收缩区,加上美国加息预期进取,本月再度加息四分三厘的机会率突破七成,内外因素夹击,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加。整个8月份,人民币兑美元累挫2%,单月跌幅是逾四个月最大。现价人民币兑港元跌至87.8,兑美元跌至6.9水平,同为两年来最低。分析指出,内地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人民币兑美元料“破七”在望。
人民币年内跌幅超过8%
今日﹙9月1日﹚公布的8月财新制造业PMI录得49.5,跌穿50分界线,是事隔两个月再陷收缩区,与官方PMI的跌势一致。人民币兑美元出现贬值,不论是在岸价或是离岸价,现时都双双跌至6.9水平,创出两年低位。
回看人民币两轮下行周期 累计贬值约12%
人民币兑美元今年至今贬值幅度达8%,与官方一直强调的汇率双向波动走势相符。回看201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后,曾出现两次大型贬值,一次是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另一次在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以离岸人民币计,两次大型贬值潮下,累计贬值幅度不约而同地为约12%。
2015年:贬值源自“811汇改”
回顾2015年间人民币的贬值潮,关键字应该是“811汇改”,当时中国官方以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为由,主动地令人民币单日贬值近2%,让人民币创下自1994年以来两天内的最大的变动幅度。期间引发了资本外流,2015年人民币汇改后的高峰期,中国外汇储备平均每月减少达600亿美元,累计估计约有1万亿美元资本外流。人民币兑美元在2016年底,跌至近“7算”方见止步。
2018年:中美贸易战
至于2018年的贬值,主因是当年的“中美贸易战”。2018年开始美国对华逾3,000亿美元价值货品,征收最多达25%的关税。中国透过人民币贬值,来对冲美国课征关税的损失。在一年半时间内,人民币兑美元,跟随与美国贸易关系,出现了“贬值、回升、再贬值”的波动,终于在2019年8月兑美元明显跌穿“7算”,在9月低见7.184,逼近7.2算大关后,才逐步回稳。
2022年:强美元 非美货币“清一色”贬值
不过今年以来人民币的贬值,与上两次贬值背景不同。今次理由反而更为简单——就是“强美元”,因美国正以四十年不见的速度去加息,半年间联储局累计加息2.25厘,令中美利差出现倒挂,因而令人民币兑美元年内累计贬值8%。同时间,其他非美货币,包括日圆、欧元及英镑都全线贬值,今年至今累积贬值幅度分别为17%、12%及14%。
综合现时中国的经济乏力,可以看到人民币的趋势。中国的经济动力可以从三方面量度,包括是工业、消费及进出口。现时工业方面,最新出炉的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陷收缩,在汽车零部件重镇四川因“缺水”而限电下,今个月亦难有太大起色。消费方面,由于占中国GDP比重近30%的房地产业,衰退已经超过一年,“烂尾楼”问题严重打撃市民买楼动机,多间内房的销售额倒退超过一半,今年首七个月社会零售总额仍录“负数”。
因此,剩下的动力,就是出口了。海关公布的7月份进出口数据显示,当月贸易顺差达到创纪录的1,013亿美元,首七个月累计顺差4,823亿美元,同比增长61.6%,全年贸易顺差再创新高又将是大概率。然而,在现时欧美经济出现衰退的机会增加,对中国出口是负面的;因而要维持出口增长,人民币贬值可成助力。
温灼培:经济更依赖对外贸易 汇率在6.95波动机会大
恒生银行首席市场策略员温灼培接受访问时指出,现时中国经济正处弱势,内房债务问题持续未有改善,同时疫情因素令经济复苏力度不及市场预期。上月内地人行意外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已经反映官方感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在制造业及内需两大方面皆未见起色下,唯一有支撑的就是对外出口,因此人民币现时贬值,有助支撑出口增长,相信短线人民币继续在6.8至6.95之间波动机会较大。
瑞银汪涛: 不排除触及中美贸战7.2关键水平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指出,对于人民币走势,主要取决于美元的升势,预计未来几个月内人民币对美元有机会跌破7算,不排除会触及2019年中美贸易战时的7.2水平。不过她相信至今年底,人民币可以回升至6.9水平,与现时水平相若。
分析指出人民币贬值,将不利港股中资股及内地A股表现,因为人民币是中资股的收入计价货币。招商宏观指出,今次人民币贬值,受到欧洲能源危机担忧及美联储态度转鹰,令美元再度走高,中国疫情突发掣肘经济复苏斜率,叠加超预期降息。预计人民币汇率贬值或持续至年底,并在一定程度上掣肘国内股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