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谭仔国际拓海外攻心计 用“三哥”打国际线 大细超有原因

撰文: 黄文琪
出版:更新:

“谭仔云南米线”﹙“谭仔”﹚及“谭仔三哥”﹙“三哥”﹚不仅名称相近,汤底、配料和小食亦很相似,犹如孪生兄弟般, 一不留神就会混淆。

两大品牌在港各有捧场客,但“跳出国际”的,却是“三哥”。两间公司母企、日本东利多旗下“谭仔国际”(2217)以“三哥”品牌反攻日本,在新宿开设了当地首间餐厅,开业首日店铺门外出现人龙。为何集团如此“偏心”,只派出“三哥”米线进军日本?主席兼行政总裁刘达民接受《香港01》访问时,就亲身揭开固中原因,及其海外发展大计。

“谭仔”与“三哥”由谭氏兄弟创立,两个品牌经历拆伙、双双被同一日企、丸龟制面母公司东利多收购,随后上市,剧情可谓峰回路转。有著如此背景,“谭仔”与“三哥”自然似到十足。

两大品牌,东利多尽收入怀,何不借机“二合一”壮大声势?刘达民重申,“谭仔”与“谭仔三哥”继续各有分工,不会合并,“谭仔出品‘更鲜’ ,形象温情,受众多是家庭;三哥味道‘更爆’,充满活力,较受年轻人喜爱,不过它们都是麻辣汤最受欢迎、其次是清汤”。

事实上,谭仔国际上市后,管理层忙于打“国际线”,除了北上外,最新更到日本,于新宿开设首间分店, 开业首日店铺门外出现人龙。据最新业绩披露,日本新店日均每座位售出7.7碗、日均每餐厅收益为5.1万元,双双跑赢香港市场。

刘达民表示,“谭仔”与“谭仔三哥”继续各有分工,不会合并。(廖雁雄摄)

冀将谭仔味带给全世界 曾空运米线到台湾

“如果你问我点解咁想将谭仔味带给全世界,(我会话)系为咗回应香港人诉求!”刘达民受访时表示,大约一年前曾举办一个名为“一种味道挂念香港”活动,胜出者可获一碗“三哥”米线,“当时我们速递了一碗米线去台湾,慰藉当地港人,他很感动。”

日本开业逾两个月,刘达民一方面感恩当地港人的支持,“有一位在大阪居住的香港人开车6小时、排队4个钟,就是为了新宿店的一碗米线,他实在太耐冇食,一食就话啱啦!就系呢个味!”

另一方面很欣慰米线受到日本人欢迎。他指出,新宿店有七、八成为日本人,尤其喜爱番茄汤,“可能因为拉面少番茄汤底,小食的话,最多人点土匪鸡翼。”刘达民又笑言,希望米线未来能继拉面、乌冬、荞麦面后,成为日本“第四碗面”。

刘达民冀将谭仔味带给全世界。( 图片来源:谭仔三哥米线)

赴日开店前一年已“练兵”

看似一帆风顺,但他感叹道,要在日本市场中占一席位,其实非常困难,日本市场竞争激烈,幸好集团最大股东为日本龙头企业东利多,无论是租金还是采购方面均有议价能力,因此有一定的优势。

不过,作为一间于香港扎根多年的企业,就算有大股东的协助,亦需要一段时间,才可适应文化,“例如在日本餐饮业工作的多数是Part time(兼职),可能刚教完(店员),下次就不记得了,要用方法令他们记得工作流程,例如有关开设新餐厅及如何遵守食物及服务品质标准的指引。”

为确保餐厅标准统一,日本团队早在2021年已经于香港接受两个月实体店培训,更编制营运手册,同时亦组建培训团队远赴东洋,例如最近一行5人的“三哥”香港团队,包括培训部的成员及“谭仔姐姐”,就被派到日本协助培训。

如此花功夫,为的是保留“谭仔”独特文化。刘达民认为,谭仔的味道不需要改变,因每碗米线均高度客制化,有独特口味的汤底、不同级数的麻辣度制度及配料,更重要的是做好“教育”工作,“每个人都能揾到啱自己的味,反而要教当地人食米线,譬如(叫他们)试下加炸酱,会好好食!”

+2

“三哥”通过盲测 公认港味较浓

访问期间,一提及海外市场,就只有“三哥”却无“谭仔”,记者好奇一问,刘达民说率先派出“三哥”是有原因!

原来,谭仔国际在部署海外市场前曾做市场调研,如到日本开业前,邀请50位日本人做盲测,分为A、B两组,每人分别品尝谭仔及三哥米线,在味道上平分秋色,“(他们)一食就话もちもち(有弹性,音译:Mochi-mochi),米线口感比拉面有韧性,又冇乌冬咁硬,容易咬。”不过,“三哥”港味更浓,Logo(商标)的得分亦最高,“日本人觉得三哥米线就是香港味道,看到三哥Logo就认为是香港品牌。”刘达民说道。

截至今年3月底,谭仔国际于香港、内地、新加坡及日本合共有175间餐厅,海外地区均是“三哥”天下。他透露,今年会于日本增设两间分店,分别位于吉祥寺及惠比寿,以及于澳大利亚开分店,“虽然是西方市场,不过较多亚洲人,时区也同香港差不多,较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