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爷预告财赤大减 来年再会派钱或消费券? 学者预料﹕机会不高

撰文: 张伟伦
出版:更新: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日于网志内预告,截至明年3月底的财政年度财政赤字将较预期大减。这可归功于现财政年度物业及股票印花税收入高于预期,以及卖地及来自发展商补地价收入较预期理想。
财赤减少,难免让外界憧憬政府将会延续诸如派消费券等现行“派糖”措施。不过有学者认为,政府经常性收入增长仍缓慢,在下个财政年度未必会再推出向全民派发消费券或派钱,反而会向有需要人士推出“出双粮”等支援措施。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预告,政府现财年财赤将较原来预期大减。(资料图片)

截至10月底补地价收入达400亿元

陈茂波于网志内指出,受惠于出口畅旺及疫情逐步受控,本港经济逐步改善,又指出消费券为餐饮﹑零售及服务业市道带来刺激作用,皆为政府改善财政收入奠下基础。他又指出部份市区内地段地皮高价售出﹑市场对楼市前景情绪偏向正面,发展商因而更积极补地价以发展用地,截至10月底时,补地价收入达到400亿元。加上楼市及股市兴旺,物业及股票印花税收入亦较预期高,预料现财年财赤远低于年初时所预期。

翻查资料显示,陈茂波在年初时曾预期现财政年度录财赤1,016亿元,当时预期来自地价收入为976亿元。随著恒地(0012)上周以破香港历来整体地价纪录的508亿元,夺得中环海滨商业地王后,年内政府来自卖地收益已达到883.18亿元,连同截至10月底,来自发展商补地价收益400亿元,单是地价收入已达到1,283亿元,较政府原来预期的金额高出逾300亿元。

恒地上周以508亿元夺得中环海滨商业地王,让库房来自卖地收益大增。(恒地项目概念图)

股市成交相当畅旺

楼市及股市畅旺,同样有助库房获得进账。据港交所(0388)于早前公布的首三季业绩内显示,期内日均成交额为1,803亿元,同比增43%之余,更创下历来新高。沪深港通成交量创9个月新高,北向及南向交易日均成交额亦同比分别增加37%及99%,创新高;加上今年首三季新股集资额达2,859亿元。既然股市交投如此畅旺,对股票印花税自然有正面影响。更何况从今年8月1日起,政府上调股票印花税率30%,对相关印花税收入亦有正面作用。

楼市亦相当兴旺,从近期多个新盘销情已反映出香港楼市炽热程度。其实不单是一手市场,二手市场交投亦极为活跃。据土地注册处资料显示,今年首10个月本港一﹑二手住宅单位买卖为6.37万宗;涉及金额为6,341亿元,分别同比增加33.5%及47%。

港交所于业绩公告内指出,今年首9个月日均成交额达1,803亿元,创下历来新高。(资料图片)

另一方面,据税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的现政年度上半年,来自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及双倍印花税的印花税收入总额为66.14亿元。

从土地注册处的成交纪录,以及税局从三项辣税收入,均反映出本港楼市交易活跃程度,及可预料到对政府对财政收入有正面作用。

学者料今年香港经济增长能达财爷预测上限

由于本港经济及政府财政状况有一定程度关连,若本港经济能保持复苏,相信对政府财政状况可带来较正面影响。树仁大学经济及金融学系助理教授袁伟基相信,今年经济增长幅度,可以达到财政司司长预测范围上限,即6.5%水平。一方面政府推出消费券后,本港就业有改善,纵使往后来自消费券效应将会减退,另一方面本港出口可以支持经济保持增长。他指出随著海外消费市场为圣诞消费档期,提早向内地厂商增加订单,带动内地出口持续保持出现双位数增长,香港亦从中受惠。

据内地昨日(7日)公布的贸易数据,以美元计算,10月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20.6%及27.1%。全月外贸顺差为5,45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8.4%。至于本港贸易数据方面,9月本港出口同比增加16.5%至4,418亿元,进口增幅为23.5%至4,842亿元,首9个月商品贸易额7.43万亿元,同比增13.2%。

袁伟基指出,政府派发消费券后,对就业情况产生改善作用。(资料图片)

虽然中﹑港两地出口数据理想,但是袁伟基伟提醒目前不少在美国港口的货轮仍未能泊岸,对供应链产生影响,第四季出口表现较会放缓。他期望消费在推动未来经济增长,或可扮演更重要角色。随著中港两地局部通关,或许未必可以产生极大刺激作用,惟相信可以对市民心理因素产生正面影响。

至于财赤方面,他指出随著楼市及股市印花税等税收入,相信最终现财政年财政赤字可降至介乎400至500亿元。不过他认为政府在下一个财政年度,未必会再推出全民派钱或消费券等措施,始终卖地收入及楼市与股票印花税皆为非经常收入,政府经常收入增长却较缓慢。在推动“共同富裕”的理念下,相信政府或会在下个财政年度对有需要人士推出“出双粮”等措施。

前科技大学经济学系系主任雷鼎鸣认为,相信最终现财政年度的财政赤字,可如财政司司长预测般大减。至于整体经济前景,则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在,难按以往的经验作预测,整体而言第四季全球经济未必会太好,亦不会太差。

他又认为消费券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有限,因为市民在获得消费券初期或会增加消费,却有可能只是将往后的消费提前进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