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问题乃港府“廿年都考唔好嘅试卷” 一个原因唔出手推冧楼价

撰文: 黄祐桦
出版:更新:

立法会早前一份研究报告指,本港平均每100个35岁以下的年轻人,只有不足8个能成功自置物业,而首次置业的平均年龄更推迟到44岁。 面对港楼楼价“离地”,住屋成本高昂,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高阶讲师李兆波接受《香港01》专访时形容,土地及房屋问题是港府一张“考咗廿年都考唔好嘅试卷”,至于青年置业难,政府更是责无旁贷。

然而,港人“买砖头保值”的观念根深蒂固,李兆波相信未来港楼楼价难大跌,并促请政府加快推展青年宿舍,以缓解青年“上车”的困境及对社会的不满。

土地占政府收入近三成 不利市民上车

李兆波解释,港府有接近三成的库房收入来自卖地、物业买卖印花税,以及差饷地租等土地相关收入,故此“政府唔会轻易贱卖土地”,亦不会推出太多房地产措施,过份压抑楼市。他续指,政府不会出手“贱卖土地、推冧楼价”之外,香港楼市的另一个残酷现实是即使买家辛苦储够首付,仍要负担高昂的印花税税项。

李兆波认为,年轻人上车置业问题,政府责无旁贷。(郑子峰摄)

他举例,以一个700多万元的“入门级”物业计,首付以外仍需支付差不多30万的印花税,“即使政府提供按揭利息扣减,分20年退还,但一开始仍要付30万,这是很不公平,我要住屋,是天经地义, 好不容易取得入场券(首付),此举(印花税)等同临门踢我一脚。”李兆波认为,单从政府收入角度思考,无疑间接令楼价居高不下。

推展及兴建青年宿舍力度不足

他更认为,年轻人上车置业问题,政府是责无旁贷。 事实上,早在2011年前任特首曾荫权任内已提出青年宿舍政策,惟至今近十年,原定兴建的七个青年宿舍项目、涉逾3000个宿位,至今只得一幢、约80个宿位落成。李兆波批评进度太慢,人均月租近5,000元亦超出预期。他认为,项目应是由政府亲自负责,而非交予NGO (非牟利机构)实行,因后者非专责建屋。

应为年青人提供空间 发展事业

“2014年系占中,如个当时果断啲,推出多啲青年宿舍,相信佢地(年青人)对社会嘅不满会减低。2014之前就要做,占中之后就更要加快做,2019年个啲事就应该唔会发生,就算发生,唔会系咁嘅规模。”李兆波指,政府有需要为年青人提供一个百余呎的空间,让他们发展自己的事业。

“你谂下由2014年住到2024年,畀你住十年,1,500蚊一个月,百余呎,企企理理,如果做任何违法事情,会咩都无晒,代价系好大。”

对于中央近日提到,要解决本港的土地及房屋问题,李兆波认为,部分政策如物业税,过往政府可能是“只眼开、只眼闭”,但日后情况或不再一样,他指,近日财政司司长亦建议引入差饷累进位制,故假如持有太多物业,日后或有需要减持。

“供应是足够的,只是有些人持有很多间(物业),有些人一间都冇。”他相信,中央现在发布相关讯息,港府将更够胆实行政策,但在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大前提下,估计对楼价影响有限。他续指,相比其他国家地区,本港讯息自由、资金流动亦较自由,社会环境相对安全,加上香港的储蓄率高,市民大多宁愿将资金投放至房地产市场“保值”,料楼价难大跌。

李兆波相信,中央现在发布解决土地房屋讯息,港府将更够胆实行政策。(郑子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