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企卧虎藏龙 诞全球首个AI机械人公民 舵手解画十年布局迎风口
若论当下炙手可热的新贵,人形机械人定算“榜上有名”,中外科企银弹加码,不遗余力。而香港就可谓“卧虎藏龙”,全球首个获得国籍的AI机械人“索菲亚”,正诞生自香港汉森机器人公司(Hanson Robotics)。
早在2017年,索菲亚就获沙特官方认可公民身份,成为全球第一个拥有国籍的机械人,不仅对答自如,更识讲包括广东话在内的85种语言。来自美国的创始人大卫.汉森(David Hanson)接受《香港01》访问时,就亲述扎根香港“十年磨一剑”的历程,解画行业新风口。
相关链接:想毁灭人类吗-对话港产机械人公民-以柔克刚辟-ai-美学-赛道
曾赢投资推广署创业大奖 获迪士尼投资
提及公司与香港的渊源,还需追溯至10年之前,汉森透露,其于2013年赢得投资推广署比赛,成为当年“StartmeupHK创业计划”三位大奖得主之一,随后2014年便迁来香港,十年来得到港府帮助颇多,也与科大、理大等本地高校密切合作。
而公司本身,则由其在2004年,以在读博士的身份创办。他透露道,在攻读博士之前,他曾于迪士尼幻想工程(Walt Disney Imagineering),担任技术顾问,当时便致力机械人的研发。毕业后,迪士尼再邀其重返,并投资了他的公司,因此获得了一笔启动资金。
强调“人类感” 现辅助学术研究
与市面上大多金属骨骼,侧重“机械感”的产品不同,汉森产品更强调“人类感”,配备高度逼真的皮肤、五官及表情。由自家获得专利的材料组成皮肤,AI组成大脑,因此可以妙语连珠,还精通各国语言。所以尽管容貌各异,机械人底层的系统,其实相通,研发的成本可控。
索菲亚初面世,主打陪伴型功能,汉森表示,希望可以打造AI+美学产品,不止是辅助工作,更可提供情感支持。公司目前的订单仍多来自自高校,用于学术研究,例如旗下有产品在意大利帮助治疗自闭症,亦在美国帮学生进行认知心理学研究。
在研发方面,汉森透露,目前核心AI团队,由约7名软件开发人员组成,而汉森本人在材料学、人工智能、机械等多方面,均有学术论文产出,“朋友圈”中不乏业内顶尖专家,可以帮助讨论。公司此前的首席科学家Ben Goertzel,现亦单独开发一个名为Singularity Net的AI项目,双方会彼此使用产品,开放互惠。
疫情催生量产 兼顾医疗陪伴
检索汉森机械人的业界评价,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公司已实现量产,为业内少有。以“港股人形机械人第一股”的优必选(9880)为参考,其高管曾预计,最快也要今年底才能实现量产,而汉森机械人在2021年,就已经实现4款机械人的量产。
疫情期间,公司还推出索菲亚的“姊妹版”医护机械人格蕾丝(Grace),可通过热敏相机监测病情,并提供诊断等服务。汉森指,当时的疫情背景下,需要更多机械人保护安全,在被迫保持时间距离时,机械人同样可以提供心理安慰。
汉森介绍指,目前公司将机械人交于零售经销商负责,但由于造价昂贵,一般客户仅会订购1至2台。成本控制,完全依靠规模效应,但即便是消费级的2C机械人,也需几千港元或几百美元。而2B机械人的成本,他就未有透露,结合顶级富豪马斯克此前演讲,其投资研发的人形机械人Optimus,若未来大规模量产,成本也将超2万美元,即逾15万港元。
先瞄准消费级产品 藉中国制造悭成本
至于缘何落户香港,汉森坦言,是近水楼台之功,最先抓住其眼球的,其实是中国华南地区的制造能力。那里制造的玩具,被他形容为,是成本极小的“科技奇迹(technology wonders)”,“那些机械人玩具会说话,有面部表情,售价还不到100美元,我在北美是无法完成的,成本要贵4倍”。
他构想指,人形机械人的研发还需时,短期最好的商业机会之一,其实是虚拟机械人和玩具等消费级产品。实体的制造和分销需要时间,生产、维护、经销都需要配套的大量基础设施,“Tesla可能有数十亿美元投资这些,我们还无法到达这个程度”。
虚拟版本机械人,则无需依托硬件,仅通过手机应用程式,即可实现互动,汉森形容称“就像在游戏中一样”,将更利于学术研究,例如可以教孩子们编程,鼓励培养新生代科研、工程人才。而较为近期的打算,则是瞄准玩具等消费产品,预计会在今明两年即进军该市场。
汉森也坦言,当下地缘政治复杂,“我们的母公司是一个离岸组织,这对我们保持中立非常重要,这代表著可以免于贸易争端的影响”。
不急于推IPO 港美团队两地布局
科技成果,终需寻求商业化,面对财务表现的发问,汉森讳莫如深,仅表示收入增长相当不错,今年将推出更多新产品。公司也通过咨询服务盈利,还计划建立投资组合,再拓收入来源。
资本市场总是诱人,不乏企业跃跃欲试IPO。汉森解释称,当前仍希望结合美学与AI,创造更多产品,近年虽也募集到一些资金,但并没有真正积极追求资本。当前上市过于野心勃勃(ambitious),可能给投资者带来风险。
他相信公司的技术、专利不会逊色于任何对手,但更倾向的路径,是成为后来居上的“黑马”。对未来上市地的选择,他就表示,港股非常有竞争力,纳斯达克与新加坡也同样有趣。
公司的香港总部,目前拥有十几位雇员和部分承销商,公司亦有团队驻扎美国,希望可以兼顾全球的人才资源。汉森续指,非常乐意与港府、本地高校及企业合作,愿持开放的态度探索新机会,正如十年以来,已经在这里得到的许多帮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