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多图】零售寒冬“冰封”旺区舖市 铜锣湾涌现逾40间吉舖
零售市道转差,舖市即时有“反应”,不但成交放缓,本港四大核心零售区﹙铜锣湾、中环、尖沙咀及旺角﹚经已录得多宗蚀让或减租个案。
数字以外,记者亲身到其中两大核心零售区——铜锣湾及旺角,发现不少“奇景”。零售寒冬冰封旺区“舖市”,有代理直言,部分街舖或要减租达4成,方可能录得承接。
去年9月美联工商舖曾到本港四大核心零售区,即尖沙咀、旺角、铜锣湾及中环进行调查,发现整体街舖空置率为5.6%,同比跌3.2个百分点,是该行有统计纪录以来的新低。谁不知,一年过去,市况已经大逆转。据《香港01》初步统计,单是过去一个月至少已有5宗大幅减价或蚀让的买卖及租赁成交。(见表一)
美联旺舖董事卢展豪早前表示,受中美贸易战、人民币贬值及社会政治事件等因素拖累,访港旅客人数放缓,市民消费意欲转差,舖市首当其冲,因而录得多宗蚀让。他预计,第四季舖位租售价跌幅加剧,当中以铜锣湾区影响最大,料该区舖位租金跌幅介乎20至25%,售价跌幅介乎10至15%。
铜锣湾旺街 逾40间吉舖穿插
有见及此,记者于本周三(4日)下午三时后直击铜锣湾旺区,甫踏出地铁站,街上仍然人流不绝,惟“拖箧”旅客寥寥可数。部分服饰店仍有不少市民光顾;反之“自由行”热点药房、化妆品以及名店则无人问津,店员不是“罚企”,就是闲聊、看手机。
事实上,不论大街小巷都不难见到吉舖。据记者现场观察,铜锣湾谢斐道440号至540号一段就有15间吉舖;骆克道一段路则有12间。另外,景隆街及轩尼诗道一段路分别有6间及9间吉舖,前身包括翠华餐厅、药房、理发店及室内设计公司等。事实上,铜锣湾近月出现不少劈价卖舖、减租吸客个案,如波斯富街地舖减租55%,由药妆店承接;又如耀华街一个地舖,获资深投资者罗珠雄斥资3,300万元购入,该舖早前叫价高达8,000万元放售。(见表一)
老店3个月蚀80万元 “蛇王二”:挨多阵
位于铜锣湾波斯富街的“蛇王二”,是专食蛇羹、润肠的专门店,店外的红红大牌匾在香港愈见愈小。对于近日示威活动带来之影响,负责人罗长熙﹙熙哥﹚表示,由6月初至8月公司蚀近80万元,当中8月份有5天因示威活动而要提早收舖,估计生意较去年8月少四成。他坦言现时经营环境恶劣,寄望政府尽快平息风波。
“蛇王二”开设于1985年,至今已有34年历史。回望过去,自2003年内地开放自由行后,除了生意额上升,人工、 食材及舖租亦倍增。熙哥指,生意最好是2008年时,当年店内内地游客暴增,此后内地客消费更长期占收入一半。各项成本亦随之上涨,如其1,000方呎舖租由80年代数万元,上升至现时每月近40万元。店内有20名伙记,人工成本随通胀上调。
小店生意出现危机,熙哥未有任何削减成本或裁员方案,他解释,店内不止养活20名员工而是20个家庭,“好似我个助手咁,17岁读完中学就做我学徒,佢今年40岁喇!一直冇离开过,你叫我炒?我点舍得呀!”冬季将会是蛇舖的旺季,他寄望生意因而好转,带领公司、员工走出困境。“不过好多嘢冇得预计,当情况再恶劣,结业都系一个选择。”
电器店:贸易战不及示威活动影响大
走到骆克道,该段主要集中一些民用商舖如食品、眼镜店及食肆。其中一间超过20年历史的电器店员工表示,自6月起的示威活动,公司生意额一落千丈,他们估计过去3个月,收入损失逾五成。“唔好话买电器喇,连行入嚟查询嘅人都冇,我哋就知生意几唔好!”
他续指,传统6、7月冷气销售量普遍较高,但今年却因示威活动而多次关舖。即使示威活动位于铜锣湾以外的港岛地区,却因人流稀疏而提早结束营业。“以往平日可以卖十几件电器,生意好都有廿件,依家平均一日得一件。”
由于是民生商舖,即使自由行开放未曾令生意急增,偶然会有内地客到店购买电器但属小数。而扰攘超过1年的中美贸易战从未影响生意。店内员工苦笑道,惟一解决方法或只有提早退休。
旺角街舖依旧 “拖箧客”全非
记者亦于同日到旺角实地考察,平时熙来人往的西洋菜南街及弥敦道一带,只见两、三间吉舖,与铜锣湾吉舖穿插的情景不同。但同样少了拖箧的内地自由行,两旁的药房、金饰舖及药妆店门可罗雀,即使有连锁化妆品店打出“2折”清货的旗号,亦无法吸引客人,店内不时见到员工“围炉吹水”,或几个职员“包围”顾客,细心有礼的介绍货品。
楼上书店早“变天”
走进药房,记者尝试访问店内员工,惟大多都不欲受访,只愿简单透露两句,“成条街都冇自由行,边有香港人拎住几千蚊买嘢!”之后记者转移目标,找到了专卖二手书的楼上店梅馨书舍的老板郑广文,忆述过去14年西洋菜南街的文化。
他说书店于2005年开店,卖书的亦曾受惠于自由行,高峰期时同一条街有逾廿家楼上书店,“𠮶时政治气氛冇依家咁差,大部分内地人都会买一两本书返去。”但随著本港及内地政治环境转变,及自由行数量减少,不少书店都早已“做唔住”,“如果呢度再加租,我都做唔嚟。”
利嘉阁:未来料再有店舖结业
利嘉阁(工商舖)商舖、商业及投资部高级营业董事郑得明接受《香港01》访问时称,据他了解西洋菜南街至少将有两至三家店会变成“吉舖”,主要会是零售业为主,当中包括药房,“(市况)没有再差,只有更差。如果有客问,我估要减4成租金先有可能成交。”不过他亦指,见到有经营得较好的饮食业打算逆市扩充,“多咗顶手盘,每日平均都有一、两单问下情况,不过呢啲要成交,就涉及顶手费等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