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香茶室】清拆阴霾未散 老臣子仍斥7位数顶手︰点心唔会没落

撰文: 林乐谦
出版:更新:

做生意,当然希望长揾长有,愈做愈大,但原来也有例外。开业近92年的莲香楼,早前“濒临”结业边缘,幸获一班老伙计自组班底斥7位数﹙逾100万元﹚顶手,改名莲香茶室,揹起这块传统老招牌,以保留茶楼里的“一盅两件”。然而,故事尚未完结。中环舖址其实仅签了约一年半的短期租约,日后仍有被清拆重建的风险。年届退休之龄的“老臣子”明白聚散终有时,仍选择担起大旗,还望将茶楼继续经营至清拆的一天。由点心部主管“升呢”做老板的黄锦成如此说道︰“班点心师傅跟咗我好耐,突然话唔做要解散班人,有啲可惜,咁就继续做。”

今年67岁的黄锦成由点心师傅“升级”做老板,对点心制作了如指掌。(邓倩萤摄)

莲香楼由颜氏家族三代人经营,自1918年起从广州来港开分店,开业92年以来,在香港是公认的茶楼“老字号”。可惜,莲香楼现址早已被财团收购,面临拆卸重建的命运,颜氏决定放手让茶楼休业。

不过,以点心部主管黄锦成为首的茶楼老臣子,“闲闲地”在莲香楼工作逾廿载,早已与同事及老茶客产生家人般的感情,因此合资7位数字买下莲香楼的特许经营权,今年3月将茶楼重新开张,换上新招牌“莲香茶室”,继续大卖“一盅两件”的怀旧滋味。 “班点心师傅跟左我好耐,突然话唔做要解散班人,有啲可惜,咁就继续做。”黄锦成解释道。

日卖2000笼点心    料生意不会有太大变化

莲香楼最为人熟悉是以“焗盅”泡茶的传统,以及推点心车叫卖的点心姐姐,黄锦成直言接手后希望保存传统“茶味”,皆因莲香茶室目前有近7成都是熟客。“有啲街坊同我年龄差唔多,饮足几十年茶,佢地嚟到就会知自己要坐边、同咩人坐,基本上一埋位就会同隔离闲话家常。”

今年67岁的黄锦成作为点心师傅入行逾50年,对点心制作可谓了如指掌,可谓掌握了这盘生意的“重镇”,并决定莲香茶室以点心为主打,不再做晚市,只做早、午及下午茶时段,营业时间由朝6晚11,改为朝6晚5,午市仍提供小菜。他解释,八十年代时茶楼旧舖只卖点心,后来搬至中环现址后才开设夜市,重开后将“还原”旧传统。

茶楼在宣布休业后曾经被茶客挤得水泄不通,再度开张则回归平静,黄锦成形容,“好多旧客人收到消息都来,想在休业前感受以前嘅莲香楼。依家生意相比今年1、2月淡些少,每日都卖到过2,000笼点心。”不过,他亦料未来生意不会有太大变化,光顾多年的熟客仍占近7成,“有啲人都唔知转左老细,只系个名变咗少少,其他野都完全无变。”

在店内多款点心之中,他透露最受欢迎的仍是虾饺、烧卖及莲蓉包,各有特式。例如,店舖招牌点心——莲蓉包的莲蓉馅由莲香饼家自制,与坊间的预制莲蓉有明显分别。茶楼较少见的“猪润”烧卖及鹌鹑蛋烧卖由于新鲜即制,则限量发售。

茶楼齐备香片、龙井及水仙茶叶,以及独有的“莲香楼”茶盅。(邓倩萤摄)

多年战友变下属 行“无为而治”管理

除了黄师傅,两名楼面经理及货仓部主管,以及黄师傅的妻子皆有份合资经营茶楼。他们知悉莲香楼有意于租约期满后休业,有感中环店舖已积累大批熟客,结业非常可惜,便说服颜氏家族转手经营权,并投资7位数字,齐齐“升呢”成为老板。

一班老伙计共事多年,对工作模式已有一定默契,由最熟悉的同事升任老细,可谓“顺利成章”。黄锦成自六年前中风入院后,便一直以顾问形式监督厨房工作。由指挥厨房,到指挥整个茶楼,他以平常心面对,“都系每日返黎巡下舖,同大家吹下水”,实行其无为而治的管理模式。

他直言“未习惯人地叫我老板”,与伙计似朋友多于上司及下属。“基本上啲点心师传跟咗我好耐,啲菜都系咁做,有时师傅仲紧张过我,个个都好做得嘢。而管理都系畀返楼面,无咩重大事都唔洗汇报,由佢自由发挥。”除非遇上客人投诉或其他变化,他无意改变长久以来的关系,只希望继续以“师傅”自居。

宣传部林先生透露,颜氏家族希望更觅舖址重开茶楼,有心将“莲香楼”品牌传承下去。(邓倩萤摄)

未来难逃清拆命运  颜氏或另觅新址开业

虽然茶楼避过结业命运,但黄师傅与业主只签订约一年半的短期租约,未来可能再次面临休业,中环店舖仍要进行拆卸重建。“业主到时要拆,有机会咪去第二度再做过,(点心)唔会没落,始终有人食,做咗咁耐有佢嘅生存空间。”他又谓茶楼将继续运作至清拆为止,“做住先,到时再睇将来点。”

茶楼前程未明,宣传部林先生透露,颜氏家族依然有心将“莲香楼”品牌传承下去,只是舖址已被收购,“颜氏希望争取多啲时间系适合地方或重新开张(茶楼),等到旧楼拆先筹备会非常困难”。而自从莲香楼传出休业,不少商业机构及团体亦有意接手经营,惟家族坚持延续旧式茶楼文化,不希望改变商业生意模式,决定将经营权交给老伙计,“伙计就最好,佢哋唔愿意去改,亦唔知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