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年金】“自制长粮”从此安枕无忧? 专家话最怕这三个风险

撰文: 马健彰
出版:更新:

政府设立的终身年金计划“香港年金”今日(7月5日)公布详情,方案概念是,市民在65岁后可向政府旗下按证公司投保一定金额,然后每月取得固定金额直至百年归老,“自制长粮”。根据计划,长者如投保100万元,每月最多可收取5,800元,一年大约有7万元,终身可取。
不过,每年袋7万元,听落和味,却未必能安枕无忧,“老友记”投保年金之前,要留心三大风险!

公共年金每月固定最多收取5800元,听落回报不错,但要小心通胀的威力。(资料图片)

风险一、注意通胀蚕食年金回报

年金概念为长者提供多一个固定收入,为退休人士带来多一重保障。据按证的估算,男性于65岁投保,以100万元投保额计,每月最高可获发5,800元固定年金。至于女性,由于预期寿命较长,所以回报率较低,就算同于65岁投保,每100万港元保费只取得每月约5,300元固定年金。

不过,俗语有云︰“通胀猛于虎”,物价“逐啲逐啲”贵下去,今天5,800元购买力,相比20、30年后的5,800元购买力必然会下降。

中大商学院助理院长李兆波指出,一般每年通胀率为3至4%,根据“72定律”,推算每年通胀率维持3%水平的话,24年后,5,800元的实际价值只会剩下一半。假设投保人在65岁开始取款,24年过后,到89岁就会每月变相取得2,900元购买力,即是每日大约有100元。

另外,外界预计,美国未来一两年会继续加息,香港今年开始跟随加息,定期存款息率也会增长,又会否变相减少年金吸引力?李兆波指,不担心定存息率爬升会大幅影响香港年金吸引力,“定存都是2厘左右,长期来看,比年金的回报仍有差距”。

老友记随时因急事而要用钱,要小心买完年金后,大笔资金因此被“锁住”!(资料图片)

风险二、中途“离场”要蚀让

老友记亦要注意,“自制长粮”原则是“斗长命”才划算,皆因投保人愈长命,从政府取得的回报就愈高。不过,资金一旦投放,就会被“锁住”几十年,所以长者买年金前,与买其他保险产品时一样,必须想清楚才投保,以免患病等原因急需用钱的时候被逼退保。故此,长者应做好日常开支预算,先计一计要留多少钱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相反,投资定存的回报率虽然较低,但定存都是一年期左右,资金流动性相对较高。

按证公司指,长者如有紧急资金需要,在未取得保费105%保证回报前,可根据现时价值折算率套回保费。按证公司亦作出例子,假设一名男性投保人在65岁时投保100万元,年金保证期为182个月,但投保人其后不幸在投保12个月之后身故,受益人可选择环比提取余下170期年金,亦可以选择提取一笔过身故赔偿的66.3万元,计及投保者之前领取的12期5,800元年金,即是投保者与受益人一共只取回73.2万元。与之前保证回报105万元相比,有逾31万元“折让”。

李兆波建议,每人应视乎过去投资表现,才决定投资到年金产品的金额。(视觉中国)

风险三、瞓身年金   整体回报或跑输

另外,以65岁后有100万元积蓄为例,李兆波提到,每个人的退休生活安排都有所不同。假如过去在其他投资都有不错的回报,建议只需安排1至2成资金到公共年金就可以,其他可放在股票、债券及定存等身上。不过,如果过去投资都是“损手烂脚”,又或者只能承受低风险的人士,公共年金正好适合这类人士,因为公共年金接近零风险,可为这班人带来保障。

事实上,除了政府的公共年金之外,各大保险公司亦有推出私营年金。两者供款方式、保障范围等不尽相同。李兆波提醒,两者各有好处,投保者可因应不同需要,选择不同产品,就好像私营年金在投保人较年轻的时候开始每月定期供款,年老时一样可取得定期收入。不过,要小心私营年金的回报高低,皆因私营年金包含保证与非保证回报。如果回报差的年金,随时令投保人的回报,比起买其他投资产品的回报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