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私有化走两极 慎防躺平“硬食” 长实出另一招“日日赚”

撰文: 许世豪
出版:更新:

港股近日反弹回升,但仍处低迷状态,不少上市公司提出私有化。《香港01》统计后发现,今次“私有化潮”出现两极现象,一是以每股资产净值(NAV)计,部分要约价大幅折让逾七成;但同时,却有部分企业以溢价提私有化,料寻求到其他交易所重新上市,以取更佳估值。

有业内人士直言,即使大股东以大幅折让提私有化,小股东为求离场而“躺平”接受;但提醒,若果高质素的企业及资产持续离开港股市场,或进一步削弱港股的吸引力,认为监管当局应该及时检讨。

年初至今,已有至少11间上市公司已提出或曾传出私有化要约.(资料图片)

目前恒生指数的市盈率不足10倍,相比起美股动辄20倍以上,可说是四处都有“平货”,吸引不少控股股东提出私有化。据《香港01》综合港交所(0388)披露易通告及市场消息,去年已有19间公司提出私有化,已退市的达11间,至于年初至今,已有至少11间上市公司已提出或曾传出私有化要约。

整体来看,提出私有化的企业大多都有市值较低,股价与资产折让大、价格及交易量长期处于低位等特征,部分要约价与每股资产净值(NAV)折让达七成或以上。更值得关注的是,多家公司在私有化方案的公告中提到融资能力受限的问题,以已退市的魏桥纺织为例,该公司表示自2006年3月11日以来,并未透过发行股份自公开市场筹集任何资金。

宏高证券投资经理梁杰文接受《香港01》访问时指出,对大股东而言要约较每股NAV折让越多越理想,但仍要考虑其他股东是否接受。若果提出私有化的成本已经产生,但因折让太多而最终失败,亦不是大股东想见的情况。

不过他亦指出,目前港股市况低迷,小股东或以“躺平”的方式,回应大股东的私有化计划。他举例,朗廷酒店公布以协议方式进行私有化,除非遇上小股东激烈的反对,亲自到股东会投票,令协议未能通过,否则最终只会强制将股份向大股东出售,“就算小股东2蚊买,依家得返0.8元左右,心入面几唔情愿都好,可能唔出席股东会,因为反对的话(股价)又可以跌返落0.6元左右。”由于小股东不太积极提出反对,令私有化协议更易通过。

所谓以协议方式私有化,是指控权股东要求公司向股东提出协议安排,建议注销所有小股东持有的股份。有关协议须根据公司成立所在地的公司法执行,并由所有股东投票决定,一旦获通过,协议对所有股东均具约束力。简单而言,只要投票获太多数出席股东赞成,不出席的股东所持有的股份都会被强制卖予控权股东。

有企业“反传统” 以NAV溢价提私有化

不过在新一轮的私有化的企业当中,亦不乏以NAV溢价私有化,当中包括属国企的国药集团以逾4%溢价私有化中国中药,涉资约156.45亿元;国资委旗下的宝武及国新投资提出有先决条件的自愿全面现金要约,以每股作价6.48元收购所有股份将中粮包装私有化,较NAV高出三成;另外,维达国际亦获新加坡金鹰集团管理旗下APRIL,以每股23.5元收购,是每股资产净值的1.45倍。

日前亦传出黑石集团伙控股股东即将就私有化欧舒丹(0973)达成协议,目前公司正停牌;《彭博》报道亦指出,新秀丽(1910)正研究包括私有化在内的可能,同时考虑在美国双重上市。以欧舒丹为例,公司目前例牌,停牌前股价为29.5元,惟每股资产净值约为6.6元。假设大股东只以以每股29.5元为要约价,仍是每股资产净值的3.5倍。

至于《路透》早前引述知情人士报道,李宁(2331)创办人李宁正考虑将公司从香港交易所私有化,原因为公司估值在香港市场被低估,公司回应时未有直接否认,仅称“任何可以提高投资回报的方案都会考虑,包括派息及其他,但目前没有计划可以向大家报告。”

安迈企业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 Xuong Liu接受外电访问时预料,企业认为到其他交易所上市,更易接触国际投资者,预料未来会见到更多私有化交易,他形容“这仅仅是个开始”。

梁杰文亦指出,他亦理解维达国际等企业私有化后,再到其他市场以一个较高估值的地方重新上市的做法,“呢个系一个创造利润嘅行为,好合理。”翻查资料,去年2月JS环球生活(1691)宣布剥离中北美和欧洲业务,并将其分拆成SharkNinja(SN)在美国独立上市。分拆后,JS环球生活仅保留九阳业务以及SN亚太区业务。两间公司分拆后估值分别极大,最新在港上市的JS环球生活,仅以市盈率4.8倍交易,在美上市的却高达52倍。

梁杰文表示,理解维达国际等企业私有化后,再到其他市场以一个较高估值的地方重新上市的做法。(资料图片)

若果港股交投及股价低迷情况持续,优质企业或资产通过私有化“离场”的同时,又欠缺新股上市(IPO),梁杰文担心港股会走向“死水”,若果港交所或监管机构未能及早检讨,或会出现恶性循环。

两大因素 或令港股变“死水”

他解释,美国加息、市场忧虑中国经济增长等以往都出现过,但中美贸易战及美国对中国实施制裁等情况,过去未试过发生,令投资者较难作出投资决定。另一方面,过去港交所及证监会过去一直收紧上市条例,如提高上市门槛及推出“快速除牌机制”等,“依家个池塘好干净,冇骗子,因为你杀晒所有人。”

另一方面,当局又未能有效的处理民企造假数的问题,“中证监早排讲咗恒大(3333)涉财务造假,要重罚,但香港似乎未见到行动,会财局只系话继续调查,咁即系点?”他直言,过去牛市,大家不会察觉出机制的问题,但目前市况差,当局的不作为令市场对港股失去信心,“会唔会买间民企,之后发现做假数,但你(当局)又只系停佢牌,冇后续行动?”

他直言,目前的市道下,不论上市公司被私有化或除牌都好,损失的都是“小股东”,又笑言,或市场或许有少部分人,满足于现时的情况,“长实(1113)百几蚊嘅NAV,只系卖紧三十几蚊,唔洗私有化只系回购每日都赚紧钱,如果有粒药可以令香港明天就回复牛市气氛,你今天食定系‘回购’完先食?”

李泽钜去年长为江实业集团公布去年业绩的情况 。(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