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推MotionGPT如港版Sora 以文字生成动作画面助拍戏沟通减NG

撰文: 张家伦
出版:更新:

随AI发展机遇,浸会大学成立5间艺术科技初创企业,自主研发多项艺术科技相关技术,包括“MotionGPT”及“BUVATAR”两大研究项目,主要应用于电影业畀。当中MotionGPT于现时正在湾仔会展举行的“香港国际影视展”亮相,该技术容许用家透过输入简单的文字指令,以生成个人化动作画面,堪称“港版Sora”,亦有望促进导演与演员之间的沟通,从而提升电影拍摄效率。

“港版Sora”MotionGPT于正在湾仔会展举行的“香港国际影视展”亮相。(张家伦摄)

输入文字生成动作画面 促进沟通减NG

MotionGPT将语言与动作结合,透过AI动作生成技术,将简单文字指令转换成个人化动作画面。而BUVATAR是由AI驱动的虚拟化身模型,结合MotionGPT,能让用家透过简单文字,轻松制作影片。

研发者浸大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陈杰博士希望,技术能让电影工作者有更多的可选方案。无论是让演员输入简单指令,方便快捷地向导演示范动作,或是透过技术向演员示范其目标动作,从而减低NG时间,提升拍摄效率。

左起为浸大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陈杰博士、浸大暂任首席创新总监刘乐庭教授、浸大电影学院副总监陈学人、浸大电影学院应用教授布嘉骏。(张家伦摄)

科技提升观看电影感受 学生隔空与明星做对手戏

浸大暂任首席创新总监刘乐庭教授期望,电影制作及其他领域可以运用更多科技,令大众有沉浸式感受及更佳的娱乐观感,让电影发展进入下一个层次,说好电影故事。另外,浸大结合艺术及科技研发“下一代的电影院系统”,打造未来影院系统,希望看电影也能创新。

浸大电影学院副总监陈学人认为,AI的出现有望加强及提升香港电影业一向较弱的后期制作。另外,他表示浸大早于3年前已洞悉AI在电影上的应用,利用科技抽出经典电影场口,让学生隔空与明星做“对手戏”,加强学生对电影对白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