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斥4000万建先进疗法制品实验室 研究助脊髓伤者恢复行动能力
理工大学数年前获得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3,000万元及大学自行拨款超过1,000万元建设先进疗法制品(Advanced Therapy Products, ATPs)实验室,该实验室现时已经落成并获得卫生署原则上同意运作。实验室正计划与企业及医院合作,开展针对脊髓损伤的细胞治疗临床测试,待完成人才培训及仪器认证,取得由卫生署发出的正式牌照之后,便会启动临床研究。
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系主任周铭祥引述研究结果,指以先进疗法制品结合物理治疗有助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行动能力,而传统方法即手术配合复康治疗的效果有限。他又说在香港建立ATP实验室有多个好处,包括让患者在香港都可以接受先进疗法,减少等待时间及无需跨境接受治疗。
ATP制品配合物理治疗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效果明显
现时全球有逾1,500万人患有脊髓损伤,症状包括四肢或下肢瘫痪、感觉丧失、影响膀胱和肠道控制等,有超过六成人于受伤后失业,人均终身医疗开支超过500万元。先进疗法制品属新型药物,可以干细胞修复或替换受损神经组织,让脊髓损伤患者有机会回复活动能力。
实验室的临床研究企业合作伙伴为“Mononuclear Therapeutics Limited(MonoTx™)”,该公司于2017年在香港设立全港首个公用脐带血单核细胞库,储存了过万份脐带细胞血可以用于临床治疗与转化研究。该公司的创办人为杨咏威教授,至今已经完成28例慢性脊髓损伤临床研究,患者结合康复治疗,步行能力有明显改善,有案例由原本只能卧床变成可以在辅助下慢速步行。
周铭祥教授于介绍实验室的合作计划时提到,提供药物过程的第一步是由医疗团队招募患者进行脐带血单细胞移植手术,然后由企业提供脐带血资料供医生配对,成功配对后就由企业提供脐带血予理大实验室生产药物,并进行品质测试及包装,最后交由医疗团队为病患使用药物及理大康复治疗学系提供物理治疗。现时实验室的合作医院为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
香港推动ATP制品有优势 可吸引投资
周教授特别提到,香港土地空间不多,应该发展高增值及高质量的生物医药研发,而ATP属水平极高的研究,但实验室所需空间不大,适合香港发展以吸引业界及公司投资。他又指由理大设立实验室为企业提供生产地方的最大优势,是企业可以节省个别设立自家实验室所需的时间及成本。
可配合第三间医学院提供治疗到康复的一站式方案
政府早前提出成立第三间医学院,并收到3所大学提交的建议书,其中包括理工大学。被问到开设实验室与会否有助争取开办医学院时,周教授指成立实验室是因为于数年前看到ATP的趋势,计划先于大学争取开办医学院,但如果大学成功争取开办医学院,实验室可以配合提供由治疗到康复的一站式方案,例如配合医学院进行临床测试及前沿临床医学研究,发挥更大优势,推动香港医疗科技发展,成为医疗创新枢纽。
他又表示即使最后大学未能争取开办医学院,实验室的研究亦不会有影响,因为实验室可以继续与医院合作。
特设教学实验室 助培训人才
周教授指,设立实验室的最大困难在于人才不足。有见及此,理大实验室与现时香港另外两个同类实验室不同,特别设有教学实验室,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尝试操作各种器材,以培训相关人才。
被问到实验室运作会否受到最近中美关税影响时,周教授指实验室有设备来自中国内地,不会受关税影响,但亦不乏来自美国的设备,未来或需找来自其他地方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