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选物店Hide & Seek深度谈 日系时装店在香港该如何走下去
香港独立时装店虽然不多,但能够鹤立至今者,却都是很具水准的单位,例如主打日牌服饰Hide & Seek,正是表表者,由2012创立至今,由九龙太子搬到港岛铜锣湾,一直就是以小本经营与默默耕耘的方式做大做强起来。时至今日不单在香港颇具江湖地位,更为传统日系时装中的男性类别风格,于香港这个七百万人口的地方,提倡了一种新的形式、风格与可行的道路。
摄影:黄宝莹
“第二,就联乘合作Collaboration的手段已然见底,原宿品牌当年之所以大杀四方,一连串成功的Collaboration企划极其重要,想当年PORTER JAPAN之所以找来藤原浩合作,打造HEAD PORTER,背后原因就是看准原宿单品对策动Crossover的动员能力,可惜今时不同往日,在这个Dior也可以任意推动联乘合作的时代,里原宿也失去了这个从前独有的魅力。看看时下的PORTER JAPAN吧!现在他们自己都可以轻易地与NEIGHBORHOOD和Bape推出合作系列了,从前唯HEAD PORTER做到的东西,原来今天大家都能够做到,所以HEAD PORTER已然失去价值,到今年终于‘被消失’,其实一切也在情理之中。”
“而日本人愈来愈追求低调简洁的穿衣理念,也对里原宿时装构成打击,goodenough的"g"Logo、Bape的猿人头以至Fragment的闪电图案,都证明了大多数里原品牌对标记和标签性的依赖,偏偏时下日本年青一代却渐渐否定了标签的意义,无怪里原时装顿失方向。”
日系选物店的经营心得
里原宿时装文化的殒落,无疑为Hide & Seek一流派的时装提供了客观的土壤,却绝非唯一原因。Tiff:“更重要的是,这6、7年间日本品牌一改从前固守封闭的战略,改为积极对外开放。”日本人一向内俭,普遍英语水平也不大好,加上是一个重道义的民族,外国人如要和他们洽谈生意,往往需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以建立信任才可;再者从前日本国内经济环境较好,大多品牌只针对国内市场已足以维生,在如此‘唔忧做’的情况之下,当香港商人要洽谈代理他们的品牌,亦自然爱理不理,最终促成日本水货店的兴起‧‧‧‧‧‧”
不过随住日本国内经济进一步恶化,当地服饰品牌也意识地,如继续奢望单靠日本国人消费,最终只会“死路一条”,因此近年很多日牌都积极发拓国外市场,不但欢迎外人代理他们的品牌,更会主动地国外推销自己的产品设计,普及性之高可谓前所未见,Hide& Seek也正正于这个世代洪流之下,看准时机,而成功引进Still by hand、Meanswhile、Curly等新兴品牌。特别是Meanswhile这个品牌,2014年4月才创立,但在2016年已荣获《Tokyo New Designer Fashion Grand Prix》新人大奖,如斯天之骄子,比着10年要代理的话,定必困难重重,反观这些年Tiff和品牌设计师藤崎尚合作,虽然不至于一蹴而就,但想来至少人家还是积极和乐意进行互动的。
Tiff:“而且过往日本人之所以对外国人相对抗拒,乃是因为老一辈的国人仍然比较少出国,较少接触外国文化。但新生代的日本设计师,其实就和很多香港人一样,自少就到外国旅游甚至留学,接触他们对外来人的担忧和反动,自然比他们的长辈少得多了。”
但也别以为引进日牌的难度减轻了,本地时装店代理日本时装就一定没有后顾之忧,于Tiff的专业眼光之中,其实难度仍然不少:“可能大家会发现Hide & Seek也好,其他行家也好,近年成功带入香港的新颖日牌已然增加了不少。但想告诉你的是,实情是尚有许多许多极具水准的日牌,仍然没有被带到香港来,个中原因并非我和其他行家对这些低调品牌缺乏认识,而是当真没有信心把这些牌子带来香港之后,成功‘做起’它。”
Hide & Seek主理人这番用心良苦的感慨,正正导出了当前本地经营日本时装者的情况:好些香港人口口声声高呼钟爱日本时装及相关文化,但对于成千上万的日牌而言,他们有心去接触、认识甚至购买的单位,其实就只有那十数个而已,知名的继续知名,名不经传者就继续默默无闻,即便有独立时装店将它们带进香港,再耐心透过ig或Facebook等渠道慢慢推广它,其成功与否仍然是未可知,皆因香港人对于未知的设计,未知的品牌所衍生出的好奇心,从来都比日本为低,近年甚至有被内地同胞迎头赶上之势。
“当然,如果首批引进这些新晋日牌的开荒牛,是香港那几间大型时装店的话,我相信很多潜力日牌在港的‘际遇’也会好得多,遗憾这些有财有势的时装店却才是最保守,甚少身先士卒第一个将品牌带进香港,而是让小型时装店慢慢地将这些新牌‘做起’之后,才坐享其成地以独家代理的方式,抢夺了人家苦心经营的品牌‧‧‧‧‧‧”当然在商言商,大集团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这样做也进一步削弱了小型时装店引进新品牌的斗心和勇气,长远对香港时装风气有害无益。
Tiff续道:“抚心自问,经营品味日本时装从来都不是一门赚大钱的生意,因为时装界,能够赚钱的营销模式通常只有两种:一种是利润高但量少的单品,传统欧洲高级时装产业正是这一类;而另一种则每件利润少,但产量高的产品,这类的代表者,当然就是那些薄利多销的Fast Fashion品牌。”“至于大多数的日本时装则不属于这两类,较之欧洲大牌定价便宜得多,但产量却又比快餐时装少上许多了。”
可见“盈利”这两个字,从来都绝非日本时装引人入胜的地方,反而“内涵”、“心机”与“品质”这些词汇,才是属于日牌服饰最优美的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