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Angie与志伟:别让世界定义女性为弱者
时装界宠儿Angie和志伟,十多年来以“模特儿”身份几乎拍过所有杂志和品牌,今次二人暂且不谈穿搭之道,分享怎看由女性主导的模特儿圈,又如何从这庞大的外貌协会中的找到定位。
Angie Ng-马来西亚籍模特儿,现居香港,入行14年。Wayne Lau(志伟)-本地模特儿,现居上海,资历16年。
女性主义(feminism)被《韦氏字典》选为2017年风云字,对抗性侵的#Metoo运动蔓延全球,女权在时装界形成风潮……今天,“女性主义”不再是辞典里的学术用语,不再是小众的专属标签,女性之强捍不再被嬉骂为“逞强”,世界开始正视女性力量。时装行业各岗位生态大不同,比如大部分品牌的女装,还是男设计师主理,时装广告还是多由男摄影师掌镜,而“重女轻男”的模特儿界(以男女比例、话题性、薪酬来算)则是例外。本身以美为唯一标准的模特儿界,比从前更多了一点颜色和个性,像具非裔血统的Adwoa Aboah、身体布满白斑的Chantelle Winnie、敢于反抗无礼与侵犯的Gigi Hadid,这些女生能登上封面、她们的宣言得以在主流媒体呼喊,都是令人鼓舞的成功例子。反观香港,究竟作为本地模特儿,又能否以“女性”或“男性”身份在这界别站稳住脚?在性别、性向、职业各个范畴,《一物》向来倡议打破刻板印象,故探讨女性议题怎会是只得女生主演独脚戏呢?
女性主义,就是女性为自己赋予力量。
“不要让世界将女性定义为弱者!”来自马来西亚的Angie,在英国修读法律系毕业,曾赴伦敦、米兰时装周行骚,她强调模特儿不是仅有姿色的空壳,她同时兼任健身单车导师、曾设计时装单品,不安于模特儿单一身份,这位女生没一刻懒惰下来。“人生有两项选择,计划一、踏前一步接受考验,计划二、往后退步堕进安全网。人总会舍难取易,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过很舒服的生活?为何不可挑战社会?”Angie选择舍易取难,幕前幕后都要做个独当一面的女生:“今非昔比,看电影都能看出女性地位转变,像《神奇女侠》女性一样可以当英雄,如《黑豹》都加入硬朗的女角色。”
不要曲解女性主义是一门深奥学问,随时随地都可以个体力量去实践,不论你是女或男。“近两年才来谈论这个字,实在太迟了!”男模特儿志伟,签名式长发是他的决胜分,不开口被人误为“㗎仔”的外形,深受本地媒体和品牌的青睐,从前每周翻开潮流杂志都见他熟悉的身影,早两年移居上海继续模特儿事业。“现在可真是女性当道,女造形师、化妆师、记者都很强啊,感觉这行的男性反而是弱势社群,哈哈!”他接着分享一次拍摄的经验:“现在女生遇到不公平都会主动发声,曾目睹一个模特儿因为摄影师只顾着拍另一人,等待得严重超时就走了。”
受不了做花瓶?你不要做模特儿好了。
志伟直认自己是花瓶,但他坚持每一刻都做好本份,因这是一份偷懒不了的工作:“我连逛街时间都不放过,不知不觉都在构思catwalk步姿,哈哈!如果要hea,就不能走到今天。”常被误解是手板眼见功夫的模特儿工作,Angie表示真正的“功夫”是藏在背后不为人知的:“在幕后无数次对镜摆pose、练习面部表情,才有幕前的五分钟。”聊起模特儿吃的苦,冬天在雪山拍80套春装的身体虐待不在话下,还少不免因比较而产生压力,每次参与时装周都是一场心理考验。志伟说:“世界很大,模特儿很多,望见旁边的男模心里暗暗羡慕,又想想自己,拥有一把长发加一抹胡须,都有style吧!”曾经盲目跟随瘦削的“标准”身形,为博取别人认同而改变自己的Angie,说自己己踏入另一阶段:保持个性,让个性决定这件衣服的感觉,是人着衫,而不是衫着人。
二人绝对算得上个性派,一个短发女子和一个长发男子,各自保持这发型上八年,坚持不为追逐潮流而改变形象,不愿性别形象受束缚,反而换来许多行内行外人的赏识。当年在没有通知公司下剪了一头短发的Angie,随即意外接到一单大型广告:“不懂怎形容,但短发感觉就是很‘我’,而我就是不愿意屈服于成规!”至于平日惯将头发束成髻的志伟,松绑后一把中分长发就让人感觉阴沉、中性,他经常被问:“你是不是gay?”他直言抗拒“男模就要走阳光路线”的观念:“如果要找阳光型模特儿,就不要找我。如果要我因工作而剪发剃须,那我会说不。”
男女外形、衣着、各方面界线愈见模糊,合并男女装的时装天桥、街上男装女着抑或女装男着,通通已不是新鲜事,最后问二人怎看这个行业现象。Angie说:“现代关系都不再限于一男一女……不如重新定义性别,就是不为男女下定义。”志伟笑言:“我就现实一点,合并男女装普及后,日后时装周逗留时间又长一点了。”
撰文及造型:K摄影:Bowy Chan发型及化妆:Maggie Law服饰提供:Ann Demeulemeester、Acne Studios、Bally、JW Anderson、Loewe、Sacai、Sport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