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奢侈品背后的环保工夫
又是环保这个老掉牙话题。纺织业是全球第二污染源头,使时装产业(快速时装为甚)被冠上不道德的罪名,但对某些品牌而言,挟着“可持续发展”之名,又能否转危为机,达到三赢(生产者、消费者、环境)局面呢?
用成千上万元买一件名牌奢侈品,what do you expect?与其俗气地说是为了个“logo”,不如说是享受靓料、精工、优质服务、售后保养、品牌故事的整个多合一package。代表生产一方的Vallejo道出,名牌的价値在于专业:多昻贵、声称多eco-friendly的商品,生产过程中都避不开对环境的损害,品牌的专业在于,不惜工本研发科技术数,将这些坏影响缩到最小。她提及Kering group在时装界担任领导的角色,自然要有领导的风范,所谓trendsetter,不单指借用时装天桥告诉下季流行宽袍大袖还是古早dad's shoe,而是肩负社会责任,引领时装界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路向,毕竟时装常被诟病为世界第二污染产业。
笔者心里常想,品牌一方面揼本落广告造势,鼓吹消费者买多一点,公司赚多一点,另一方面高举环境旗帜,期望教育世人爱护地球多一些。Vallejo监督整个集圑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会有感自己的岗位“左右做人难”吗?她回应:“没有冲突的,我鼓励buy better,客人买我们品牌,就是对我们质素投下信任一票,货品的银码,已包含品牌对社会和环境回馈的价値。”可持续发展概念最早出现于60年代,近十年才成为新兴热话,“可持续发展项目总监”一职,绝对比起传统职位别具挑战性,那难处何在?Vallejo答:“最困难是破旧立新!比如说一件衣服,综观整条生产线,90%以上的污染是来自供应链,即是早在原材料的生产、加工时。这是一个革命的年代,创意不独在衣服剪裁设计上展现,开发新颖、具环保意义的物料,同样能震撼人心。从原料着手,Kering Group研究崭新环保物料创造科技,令旧衣的归宿不再是堆塡区,不仅应用在衣服上,更扩展至手表首饰方面。传统再生技术一直存在难题:怎样从合成物料中撷取聚酯和棉花?最新的“textile to textile”科技,独有技术把指定物料从混合物中分离,成功突破以上回收的障碍,彻头彻尾造出“生生不息”的时装。
谈完严肃话题,跟Vallejo聊着个人习惯。除了支持公司品牌,二手服饰都占据她衣橱一大部分,“三思而后行”是她买物座右铭,入手前先回答自己三个问题:衣服的生产地?衣服的原料?衣服的故事?她重视衣服的价値,买了就不放手,希望可以穿五年、十年依旧有型。笔者常幻想,在生之年会亲眼目睹环保时装世代的来临吗?时装界吹起过无数风潮,浮夸简约无菌街头这个那个元素都曾跑出过,虽时说穿了都在“无限loop”,而人人渇望鹤立鸡群,人无我有便是潮,但环保时装偏与潮流中间总是隔着岸,穿上环保衣饰顶多被擡举为清高,还是沾不上主流的边。环保时装是要酝酿,还是要静待一个破格的设计冒起头,让世人哗然,才有跻身主流的机会?
When I buy something, I always ask myself what does it go with. I want to still love it in 5 even 10 years. It's not about 'look cool', but 'look good' in the long term.
时装世界,你卖我买,交易背后是收获与牺牲,得到一件衣服,失去的是岂止是金钱,还赔上消耗地球资源的代价。对环境的伤害最小化,买少一点?买好一点?买贵一点?一切都是个人选择。无论如何,可持续发展趋势正为时装开辟一条康庄大道,但愿如Vallejo所云:“Sustainability becomes a n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