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手作的人享受由无到有的乐趣
香港手作工艺百花齐放,每逢周末都有不少市集活动,不少人会前去发掘心头好。购物背后是一群创作人的心血,从构思发想到执行制作,很多手作人都是one man band,以下三位手作人Yvonne、Sam和Lok分享他们制作产品的苦与乐。
Yvonne(Mush)
当初我希望能够制作一份礼物送给我的拍档,他十分沉迷哈利波特,喜欢time turner和天文塔等等。读理科的他对于陀螺仪和粒子理论十分好奇,想把这些实体化做成一件作品。我们的作品运用黄铜和天然石组成,或许大部分人都对天然石和金色系的黄铜有著老套、不合时、浮夸等等的固有印象,我们希望藉著具有动力和简约元素的作品,令大家重新认识这些物料,继而令穿戴者营造出简洁、复古而不失时代感的形象。
制作的复杂度和所需时间依不同作品而定,如复杂的仿陀螺仪和天文仪器类的作品,要花一星期来完成。一般饰物的制作过程包括人手钻孔和一些基本金工技巧,如切割、热处理、塑形、焊接、打磨和抛光。制作过程需要全程投入,有时候做著做著不知不觉就天黑了。
我最享受客人收到成品的那一刻,看到他们满意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动力。制作上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例如要在很幼的铜线上钻孔,一不小心就会破坏整件作品。我最满意仿傚地球仪的设计,其横轴和纵轴都可以旋转,是在制作期间无意中发现的。我们常在制作期间能激发创意,错了也不要紧,即管再尝试其他方法,终有成功的一天。
Sam(Made by. atelier)
我和女朋友都很喜欢皮制品,在Made by. atelier未成立前,我们已有研究制作皮制品的方法,也有上过工作坊学习各种皮革的特点和优劣,后来更辞去正职,专心打理Made by. atelier这品牌。
我最喜欢一种名叫Conceria Walpier Buttero的皮革,它早在1974年由意大利工匠Mauro Sani研发,是属于意大利牛皮中的高级材质。此皮革的特点是高密度,油脂丰富,手感软硬适中,带一点自然纹路,颜色选择亦相对丰富。皮革会随时间、使用者及阳光的影响,在颜色及光泽上有所改变,变成只属于你的皮革小物。
在制作过程中,我最享受设计的过程。由画纸样到拣选皮革的种类都可以自己控制,每个间隔都可以因应用家的需要而调节,但设计过程关系到后期制作的步骤,所以也要特别小心。制作皮制品没有什么限制,但每一针每一线的力度都要平均,这样缝制出来的线口才会直,不然就会东歪西倒。
说到皮革制品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联想到钱包和卡片套等等,但有次有客人找我制作一个耳机盒送给朋友,他从没订制过,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信心,但他信任我我就即管试试吧!他的朋友收到后十分惊喜,一直用到现在,这是我最满意的作品。
Lok(lok1kol)
帽子是我每天必备的单品,有了它就可以不用整理头发了(笑)。我从小喜欢收集图案特别的布料,慢慢开始尝试制作帽子。一开始经常遇到问题和困难,因为没有人教,只能自己不停摸索,后来掌握了技巧就比较得心应手。
帽子和衣服一样有分冬夏季,在选布时就要注意,例如夏天可拣选一些较透气和薄身的布料,颜色方面也可以比较缤纷;相反冬天就拣选绒面之类比较厚身的布料。我喜欢日本布,它的质地和深水埗的平价布料有天渊之别,图案也较特别,不容易和别人撞款,只是成本会更贵,也不容易运过来香港。
在制作过程中,最令我感到快乐的时刻莫过于选料的时候了,一顶帽子好看与否除了跟形状有关,最重要的就是布料的运用。我偏好一些图案特别又不太夸张的款式,有时候客人挑选净色布料,我会建议她尝试一些有图案的款式。订制的时候也要和客人清楚沟通选用的布料质地是怎样的,成品可能是硬身或软身,令她们有一定的想像才可进入下一步的制作。
我最满意西瓜帽系列,这是我们原创的作品。很多人觉得它像贝蕾帽,其实它比贝蕾帽更挺身。